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救救孩子吧谁说的 救救孩子吧!
 

救救孩子吧谁说的 救救孩子吧!

发布时间:2019-08-02 10:05:18 影响了:

时文杂感

救救孩子,救救高考

2012年高考终于结束了,媒体报道中,走出考场的考生们大呼着“解放了”,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另一些“不合时宜”的消息随之而来。在长沙,是一位母亲送考遇车祸,在交警和路人的安慰劝说下,“女儿含泪进考场”;

在辽宁和陕西,为了孩子不分心,也发生了隐瞒着家人的病情和死讯的情况。

曾几何时,高考与生死离别相连,有人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现在,这项承载着选拔人才的宏大使命的高考制度,却越来越是把人生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想想看,当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走出考场,还没等如释重负般地喊出“解放了”,却得知父亲去世两个月的消息,这是何等的巨痛!也许,也只有在高考的逻辑下,这种对于孩子的隐瞒,才能解释得通是“善意的谎言”,不是欺骗,而是另一种爱。卢梭说过“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是的,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但置于高考的语境下,我们必须坦诚面对价值倒换的事实。这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当这些消息披露出来后,我们同情、理解,但不支持,更不能责怪,要怪只能怪在高考这条流水线上,他们别无选择。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从一出生,从跨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启动了高考程序,时间的流长,不过是意味着离高考越来越近。有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不如说“高考改变命运”更贴近些。

国人自古以来,都崇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就连神话小说《西游记》里,也都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获取真经。其实,凡是有过高考经历的人,都应该记得那紧张如战斗的场面,我们这个民族一直都信仰的成功学逻辑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古老的朴素的话语里沉淀了几千年来国人对成功的认知和积累。就如最近报道中的河北衡水中学,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做题。在这样一种语境下,高考高过一切,凡是与此冲突的都需要让路。

当一个社会基本的价值排序错位时,行为不当、失范,甚至颠倒错乱,便不再令人感到诧异,即便你是当事人,也觉得天经地义。更何况,“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依然是当下大多数人的一道人生单选题,考上好大学,才可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将来谋得一份体面而又有尊严的工作。虽然这是个文凭贬值的时代,但文凭作为评判成功乃至成才与否的标准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动摇。中国的教育,某种意义上是围绕高考设计的,说高考从娃娃抓起,一点也不为过。突然想起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以此禁止“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坚硬的现实里,这消息很难让人兴奋得起来。而期待已久的、说了一遍又一遍的高考改革,在送走了2012年高考之后,我们仍然不知道是否明年还要“今日复今日”。 其实,高考本身设计的不科学和不合理人尽皆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呼声已然久矣;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高考是一个还算相对公平的平台,但却是稀缺的、几乎是唯一的“独木桥”,这无疑加剧了竞争的残酷性和悲剧性,因此,我们更需要多元多层次的人才选拔通道。 我们必须要看到“先苦后甜”的信仰和逻辑让一代代学子本就煎熬备至,再加上国人向上成功途径的逼仄,已经不敢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闪失,所以,高考已然到了冷酷、绝情的地步。高考,苦到无以复加,高到压倒一切,救救孩子,救救高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