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熊猫【探访大熊猫的爱情走廊】
 

大熊猫【探访大熊猫的爱情走廊】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8:38 影响了:

  2009年9月的一天,我正在成都回上海的飞机上随意地翻看着手中的报纸,一个标题让我大感意外:“愚蠢英国名嘴竟‘让大熊猫去死’”!这个标题顿时让我睡意全无!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观点竟然来自BBC的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他看来,大熊猫作为进化的受害者,已经不再强大,既然无法独立生存,人类就不应再投入巨资去保护大熊猫,而是应该任由其自然消亡。
  偏巧,我这次去成都的目的之一就是拜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希望和他们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手推出一部关于大熊猫保护的专题片!看到这篇文章,就坚定了我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决心。
  一回到上海,我和我的搭档就一头钻进了大熊猫专题片创作的前期研究中去了。
  就在此时,有朋友推荐了一部由跟踪“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五年之久的资深记者高富华先生撰写的书稿《夹金山:遗忘的后花园》。完全地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大熊猫保护的很多原始的观念。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如果大熊猫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仅仅成为了一种保护在动物园内的孤品,那这种单纯的保护又有多大的意义呢!作为重点保护物种,它所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那就是:善待大熊猫,就要善待与它共生共存的这个完整的栖息地生态环境。
  基于这样的理念,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在全国有大熊猫分布的川陕甘三省,36个县,66个自然保护区推动一个叫做“跳动的绿色心脏”项目。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动物物种种群的正常生存繁衍都
  
  需要一定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由于人类活动对森林的极大破坏,使大熊猫的栖息地形成块状分布,虽然目前也建立了很多的自然保护区,但大多保护区依然相对分散、零星,呈现出“岛屿化”、“破碎化”的状况。大熊猫都被困在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内进行活动,致使大熊猫种群正常基因交流、繁衍受到阻隔和影响,动物生态学称这种现象为“孤岛效应”。
  长此以往,由于单个栖息地内的大熊猫数量毕竟有限,因此难以避免就会出现近亲繁殖现象,从而大大降低大熊猫的种群质量。为确保大熊猫种群的繁衍,在WWF的推动下,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林业厅、陕西省林业厅都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尝试恢复连接“孤岛”的栖息地植被和生态环境,在各保护区之间,但无法被保护区覆盖到的一些中间区域建立起一条条大熊猫自由交流的通道,旨在彻底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确保大熊猫及其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而系统的保护。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这一条条的通道上,就能邂逅那些正在为求偶而奔走的大熊猫们了,让我们的大熊猫们尽快能走上这条幸福的爱情大道吧!
  而今年(2010年),也恰好是WWF推动中国保护大熊猫的第30年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时间,WWF诚挚邀请了第一批“熊猫卫士”,当年的几位老专家以及国家林业部、四川省林业厅,及WWF的相关官员共同重访卧龙“五一棚”,重温昔日的峥嵘岁月。
  很荣幸的是,我们也受到了WWF的邀请,作为独立媒体代表,一起参与了此次重访卧龙的“五一棚”行动。我们非常渴望能亲手用影像记录下这一重要的时刻。更幸运的是,当《数码影像时代》杂志得知我们的这一行程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为我们争取到了索尼公司提供的最新一代XDCAM EX高标清摄像机PMW-EXIR来助阵我们此次的卧龙之行。
  这次行程集中了参与过完整的大熊猫保护的前林业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办公室官员、现WWF物种保护项目主任范志勇先生,WWF中国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博士,前林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处处长王梦虎先生,前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胡铁卿先生,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五一棚”最早创立者――胡锦矗教授,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五人专家组最年轻专家、现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学全教授等各位核心专家。
  
  第一站:洞子口、耿达
  
  ――通向保护区的路,我们一起走
  在到达此次行程的第一站之前,首先要穿越被称为“5・12”地震的震源地――映秀镇。虽然经过了建设者不懈地努力,但是地震的残迹依然依稀可见。
  车队很快来到位于卧龙保护区下面的木江坪保护站,这里离震中非常近,损毁也非常严重,但由于这里并非大熊猫主要的栖息地,因此对大熊猫栖息的影响并不算太大!在这里附近的耿达乡,即将建立新的卧龙保护基地。新基地已进入规划阶段。
  两年过去了,眼前的震后废墟仍然触目惊心,周围的山路十分崎岖,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拍摄难度。根据主办方WWF的安排,胡锦矗教授和王梦虎先生正巧同坐在5号车内,我们在征求了主办方的意见后,硬是挤进了这辆车中。希望在车里对两位老专家做一个先期的采访!虽然车内光线并不理想,而且车身也比较狭窄,但得益于索尼整个XDCAM EX机型在低照度下一贯的出色表现,以及这款PMW-EXIR小巧的机身,采访进行得出奇顺利。唯一的问题就是由于在离开高速以后的路况实在是太差,就只能依靠“人肉斯坦尼康”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了!
  
  第二站:核桃坪研究中心
  
  ――“你在他乡还好吗?”
  重访队伍来到了此次行程重点之一的位于核桃坪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繁殖研究中心。这是WWF在1980年和中国政府共同出资300万元人民币支持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研究中心。当时的首席谈判代表就是此次行程中的王梦虎先生。
  5・12汶川地震彻底地摧毁了研究中心,留下了一堆废墟,曾经风光无限的“卧龙大熊猫繁殖研究中心”,现在已是满目疮痍!工作人员只得将这里的13只大熊猫全部分散转移到了附近的研究中心,当年的几位老专家“重归故土”,心情是何其复杂啊!范主任和王梦虎先生更是望着今日的废墟唏嘘不已!这里曾经是WWF和中国政府迈出联合保护第一步的地方,现在却只剩下了累累的残垣断壁!
  卧龙,作为这13只大熊猫昔日的故乡,这里让我们心中一直惦念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他乡还好吗?”新研究中心建成之后,这些流浪异乡的大熊猫就可以重返家园了。
  冬日的卧龙,由于海拔已经在1000米以上了,因此气温明显偏低,即使有暖阳的支持,但站在无阳的地方进行拍摄,人还是会忍不住得哆嗦起来!这时多少会有点担心EXIR在低温下的表现,毕竟电子类产品在低温状态下经常会出现故障频发的状况!所幸的是,这台EXIR的机器一切正常。不过由于机器本身的重量明显偏重,手持久了还是会非常累,再加上身体本身的不受控制,要想端稳,确实有点难度。好在在机身镜头右侧凸出了一块镜头控制单元并连接着拍摄把手,把手被设计成可旋转方式,在约120度的范围内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握持的角度,至少在低机位拍摄时操作还是比较舒适的。为了追求更稳定的拍摄效果,我把肩带跨在身上,机器后背靠在身体上作为支撑,旋转把手至合适角度,所 获得的影像质量相对就比较稳定了。
  另外,我还注意到EXIR为了实现长时间拍摄记录,在镜头机身和记忆卡录像部分的连接处设计成分离式的结构,留有一毫米左右的缝隙用作散热,也避免了电子零件方面的互相干扰。
  
  第三站: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卧龙博物馆
  
  ――30年,中国大熊猫保护在成长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暨卧龙博物馆门前,虽然博物馆已经损毁,连朱�基总理所提的馆名也已经缺胳膊少腿,但老专家们看着树立在门口的展板上当年工作时的老照片深有感触。每一次对老专家的访问,都会在范主任一次次地“请再简要一点”的提醒中被打断,毕竟在这风风雨雨的30年中,实在是有太过的故事可以叙述,有太多的努力,让我们感慨!
  如今的EXI R在传感器部分采用的三个新开发的1/2型“Exmor”CMOS传感器,可以得到全高清分辨率的杰出图像质量。这一点也是我对索尼的这个《DCAM EX系列摄像机最满意的地方,除了具备了十足胶片质感的颗粒感的细腻画质以外,更让我看重的还是整个画面的锐度,这在后期的处理,乃至校色方面都会带来更大的便利,并大大降低作业的工作量!它的液晶屏幕,藏于机头下方,即节约了空间,同时采用了高精细92万像素的LCD,画质非常细致,色彩也相当亮丽,有助于准确的对焦,这是目前小型摄影机中我所看到的最出色的液晶屏幕了。
  除高清视频记录外,PMW-EXIR也显示出高质量的音频记录能力,可以对高质量的双通道16比特,48-kHz的线性PCM无压缩音频进行记录和重放。
  在野外进行拍摄时,使用的又是无磁带记录,最怕的就是记录卡可能不够用!每次出门之前,我们都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基于35M码流的设计理念,一张32G的SXS存储卡大约可以拍摄110分钟左右;由于采用了记忆卡的记录方式,虽然从开机到可以拍摄的准备时间约需5-6秒,但总的还能忍受!由此带来的一些意外的好处就是拍摄时瞬间纪录不延迟也是记忆卡的特点,拍完后可随时检看画面及拍摄信息并可删除不必要的画面。新的记录会被自动保存到存储卡上的空白区域,这一点我觉得具有极高的便捷性,因为摄像机始终处于准备就绪的状态,可以随时开始拍摄,不必要再去担心记录被覆盖的情况发生。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特地带了一块120G的硬盘,大概是为了数据的安全,现在的120G的硬盘已经被分为两个区。更重要的是,整个机器设计了两个卡仓,而且两个记录卡直接可以真正做到无缝衔接!这恐怕也是磁带摄像机无法比拟的优势!而EXIR电池的表现也比较抢眼,一块厚电池的巡航能力大约会在300分钟上下,只要带上两块充满的电池,基本上保证一天的拍摄应该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了。
  但个人觉得装上硬盘单元以后手柄的握持不太方便。拍摄的素材是以MP4文件的形式记录的,数据的读取速度也非常快,并且目前的知名非编厂家都已经支持XDCAM EX的编辑,这些功能都可以提高我们后期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站:五一棚――这里住过老、中、青三代“熊猫卫士”
  
  1978年2月,风华正茂的第一批“熊猫卫士”在保护区内大熊猫经常出没的一座小山上搭起了帐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因为搭建帐篷的地方离水源地有五十一步台阶,于是专家们把观测站取名“五一棚”。
  从20多岁到80多岁,在这里挥洒过汗水的“熊猫卫士”们,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语言?这段跨世纪的巡护路,他们是如何走过的?
  81岁高龄的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老师如是说:从雪地观察记录熊猫足迹到远红外相机拍摄野生大熊猫实体,从一笔一本的手写记录到GPS定位、电脑输入监测数据,从监测“棚”到监测“站”,从马灯到电灯……他看到了这份事业的发展,看到了大熊猫保护的火炬在年轻一代的手中传承。望着年轻一代保护者爬山时矫健的背影,我在想传承下来的更是一种精神吧!一代代保护者将满怀坚定的信心走在这条充满希望的从未间断过的保护之路上!
  在通往“五一棚”的路上,虽然我们遍寻大熊猫的踪迹而不得,不免多少有些沮丧,但突然有一位在前面带路的保护站工作人员大喊“豹猫”、“豹猫”!我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立即冲到了那位工作人员的面前,顺着他的指引,我们看到了地下细细地两排脚印!尽管我们并不能看出多少端倪,但至少我们已经和这些野生动物实现了一把“零距离”了!
  从一个很闷的拍摄现场瞬间转入复杂的拍摄环境,就需要摄像机需要快速的应对速度!EXIR镜头部分采用Fujinon专业摄像机镜头,他的自动与全手动对焦及光圈环的设计能够提供如此快速的响应能力,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足可以看到其设计上的巧思。独立的变焦、对焦和光圈调节环使得操作非常舒适,同时又加入了自动功能的方便性,可以不失时机的捕捉转瞬即逝的拍摄环节。
  回到成都以后。WWF项目执行副总监凌林先生问我:“走完这一趟,有什么感受?”我借用范主任的说法:“以大熊猫的名义不仅可以保护大熊猫自身,也可以给保护其他野生生物提供保障。”
  是啊,我们究竟需要保护的是什么?难道真的仅仅是在动物园的笼子里圈养上几只憨态可掬、与世无争的大熊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大熊猫真正的保护就在于让大熊猫回到他的自然栖息地去,与他的山林同伴们继续共同地生活!
  也许真正应该走开的就是我们人类自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