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校教学改革_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学改革_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3 15:58:48 影响了:

  摘 要: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高校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型实验 人才培养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而实验教学则是这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各种操作、仪器使用调试、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分析、报告形成等一系列实践性环节,整个过程要求有认真细致、尊重客观事实等严谨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理论联系实际过程,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习惯和作风的育人环节,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形式。
  
  一、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制约了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有功能的发挥。
  目前在高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中,不同地程度存在着轻视实验课以及实验性教学环节的倾向。无论是教学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这种思想倾向。
  教学管理层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往往只有理论课的评价标准,缺乏针对实验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因而往往只对理论课作出评价结论,缺少实验质量的评价资料。这很可能错误地引导教师重视理论课程教学,而忽视实验课程的质量提高。
  教师备课时理论课程准备充分,教案讲稿齐全,教学方式方法设计多样,但实验课程却缺少讲稿教案,往往按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程式化地完成实验教学过程。缺乏启发和设计,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部分大学生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对实验教学环节理解片面,甚至仅仅理解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知识的验证。导致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不差,然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现有的实验类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创造型实验,难以启发创新思维。
  多数高校的实验课偏重于对已学过知识的验证和巩固,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很难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远远达不到实验课应达到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确立,导致创新能力的缺乏。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合,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单调陈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满堂灌”成为教师一贯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于“听课”所得到的知识,而不习惯也不善于思考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法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验课更是如此。目前大多数课程开设的实验几乎全部是验证性的实验,教学过程几乎程式化了,教师总是首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被动地听,然后是被动地按教师提供的或实验指导书上已经设定好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每一步操作,不去思考,似乎也来不及思考,乃至完成了步骤后仍然不知所以然的人为数甚多,为实验而实验,实验过程中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实验带给学生的不是学习的乐趣,而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更不用说培养思考能力和兴趣了。
  4.实验考核体系不完备,导致学生对实验没有足够的重视。
  目前考核实验大多是采用综合考勤、实验报告评分的方式,一般没有单独的考试体系,实验课成绩多是以20%计入课程总分中。学生只要不缺勤并完成实验报告就能得分,因而得分并不难。这种考核方式完全忽视了本应重点掌握的规范的实验操作,也不利于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更不可能引导学生主动用创造性思维思考,从而使
  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和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等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只有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才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组织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形成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阶梯,以研究探索性实验为辅助的多类型实验结构体系。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压缩验证性的和机械重复式的实验,调整充实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并增设研究探索性实验内容。
  (2)合并某些实验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某些实验单独进行学时可能只要3学时或者不足3学时就能完成,而且,有些实验中的某一步处理占用时间较长,学生往往感觉无所事事,使得课堂效率不高,这些实验如果合理合并,利用一次课4学时完成2个是完全可以的,这样就能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做更多一些实验,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机会,学会更多的操作技能,也能提高实验室的效能。
  (3)定性观察与定量测定实验有机结合进行。
  (4)理论性实验更新为生产实践性实验。
  2.研究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研究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方式、方法特点,并合理灵活运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讲授式教学、指导式教学、开放式教学需要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的教学方法。采取点拨式的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实验教学阶段,通过质疑引思、举例与联想归纳与总结、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实现开拓创新。
  (2)综合性、设计性等创新型实验的教学方法。每门课程开设1―2个开放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重要意义。创新型实验一般不再拘泥于课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多地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所谓综合性实验,就是实验内容涉及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或者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操作程序,并加以实施的实验。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灵活掌握。例如适合开设设计型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只出实验题目,学生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主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经小组讨论通过后,交给教师审查通过且实验条件具备,由该小组具体实施其所设计的实验,实验后上交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给教师。教师则根据该小组的设计水平、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分。
  3.适应内容和方法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手段。
  形成适用于不同实验类型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对于验证性实验,可以多采用提问等启发式教学手段进行,切忌照本宣科;对于比较大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般注重总体目标而不作太多的具体要求,给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探索性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种实验必须注意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个性化指导,并且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和控制力度,避免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改革考核体系,力求切实可行。
  形成一套操作强的实验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从而极大地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根据专业特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可以调整为30学时,实行单独考试,单独计算学分,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考核体系。学时不足30学时的不能单独考核实验课,可以采用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合理考核实验操作等核心指标,可以采用一次性考试并以70%计入实验课总成绩,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以30%纳入实验总成绩。
  正如一位物理学家所说:“实验室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动手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创造性、探索性实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个性,启发创造力,提高科学素质、科研能力,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