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7:57 影响了: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与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
  
  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1.分工。例如,《统计》这一课,在统计班里的同学视力情况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适当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营造合作氛围开始。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每个小组有一个袋子,里面装有长主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一个学生按小组其他同学的要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物体。这个活动就要求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物质环境。
  
  三、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的喊“老师,我、我”;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特别重要。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说”的机会。
  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愿听,也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这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源于科学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
  2.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家问题的现象。这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使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让动手操作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指导,长期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总结反思,循序渐进地培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