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5 03:49:12 影响了: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动脑筋想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良好的学习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例如,在“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教学环境
   情感性教学环境不仅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生成。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需要注意:①相互尊重。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尊重教师,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②教学民主。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③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引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渲染课堂气氛。④师生互爱。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灵活地运用教材,巧设开放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题目,教师只要稍加变通,让学生自改自编问题,就可以变为开放题。例如,甲仓库存粮120吨,乙仓库存粮比甲仓库多1/3,甲乙两仓库共存粮多少吨?我们可以把“乙仓库存粮比甲仓库多1/3”隐去,让学生自己变更条件,然后进行计算,这样一来,由于学生给出的条件信息不同,其运算列式有了明显的不同,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功效,为今后灵活解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陶行之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开放性教学,使学生大胆猜测、探索,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现已退居二线,已经有学生讲课,由学生组织讨论,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
   2.讲解一节课还不如给学生10分钟,像这样的场面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学生讲解完一道题目之后,下面的学生站起来说他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有时一个问题会出现五、六种解法,而且一种比一种简单,因此也就出现了好多以学生命名的方法。
   3.师生关系互换,教学事半功倍。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可以互换,让学生充当老师讲解题目,教师坐到学生座位上去,听学生分析讲解,有时也会向讲解的学生提几个问题,在重点或难点的地方故意多提几个为什么?这样既突出重点,也解决了难点,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讲解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大智若愚”也何尝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一定要聪明,关键是怎样让学生聪明,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我有时也得装一下笨,表现出教师不是什么都会的,不必迷信教师,激发学生与教师争高下。比如,遇到难题,我会跟学生讲:“这道题老师一时也想不出来,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想出,”或者,在讲解难题的时候,故意在重要的地方讲不清楚了,让学生来指正你的说法。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我觉得教育人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学生比老师聪明。
   5.相信学生,彻底放手。到了总复习我总是给学生几天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小学阶段学了哪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分类,自己认为重点的,找出典型题目,然后组织全体学生轮流反馈自己收集的情况,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掌握的不理想的问题,编成一张试卷,同学之间交换练习,共同提高。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