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利用壮族传统体育资源加快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_壮族传统游戏
 

利用壮族传统体育资源加快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_壮族传统游戏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6:54 影响了:

  摘要:壮族传统体育自身具有的诸多特征和功能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提供了开展的条件,符合我国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程中,既能够起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又可以解决壮族地区中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导致体育设施缺乏而无法开展体育活动的问题。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措施,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壮族传统体育资源课程改革
  
  1 引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各自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如抛绣球、板鞋竞技、跳斑鸠、跳花灯、跳蚂拐、舞翡翠,等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处于广西西南部,是首府南宁市的市辖县,全县有小学256所,初中65所,高中17所。邕宁区在广西同类县/区中属于经济发展较好的,曾被评为2004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名列第2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名列第25位)、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教育部负责人士在谈到农村学校体育时指出:“农村学校抓不上去,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实现农村学生人人享受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体系重构,都对现实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邕宁县中小学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2.1自然性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不足
  假如有人提及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只要是对农村学校体育了解些许的体育管理者或体育教师皆可罗列各种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正如笔者走访的南晓中学,这是一所镇中学,尽管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人,但是拥有篮球场仅仅2个,乒乓球桌2个,体育教师一名。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这所学校的女生除了学校偶尔组织的篮球赛以外,几乎从来没有打过篮球,因为2个篮球场向来是被男生霸占了,而女生根本没有机会玩篮球。谁哪天去玩了,还遭到笑话,认为进入到了“女生禁地”。在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投入的同时,由于农村学校对整个课程资源配置权重的不同,短时期内,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很难得以有效解决。在此形势下,从事体育教学第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大多对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薄弱,仍习惯于依赖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体育教学。结果这种所谓“正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匹配现实中体育器材资源的现状,使得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锐减,甚至成为学生的负担。显然,此种缺乏农村学生积极响应的授课模式,制约了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然而,若及时转变观念,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怪圈,立足于现实,不断更新体育教学方式,大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性体育课程资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学校内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2开发和创新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不足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得到了学校体育各界人士的认同。因为只有凭借此种体育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求知欲,顺利完成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从学校自然过渡到社会,最终实现学生终其一生、自愿进行体育健身的目标。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学校是否具备开发和创新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对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而言,由于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在对学生面对面授课过程中,尤其兼备开发和创新体育课程资源的综合能力。可事实上,时下较多体育教师缺乏科学、合理、创造性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加之潜意识仍然“残留”对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也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的现状。例如,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一种全民族性的民族体育活动。陀螺用坚硬的木头做成,像个倒放的玻璃瓶,有圆柱形的,有球形的。大的有碗口粗,小的有鸡蛋大。一头削出比拇指稍大、长约一两寸的小腿。玩的时候,用一根一米多长、头大尾小的绳子依次从腿上绕起,绕到陀螺中部,手夹绳头,用力摔出去,陀螺即在地上旋转。谁转的时间长,就可以获得先打权。先到者把陀螺放转让他打,打倒为赢,打不中为输,打中而不倒,看谁的旋转时间长谁获得摔打权,比赛法有人与人比和组与组比,采取淘汰制。集体比赛,也是人对人打,最后累计,多胜者为胜。有不少地方在春节农闲时组织“村际陀螺锦标赛”,获胜的个人被称为“陀螺王”。若教师能够及时地将诸如此类的体育项目开发、整理,带入课堂中,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3农村学校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硬件配套,可谓是“鞍齐马不齐”。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室、宿舍和教学楼,通过政府投资、民间集资、危房改造等渠道,有了基本保障。但是,体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改造和添置工作相对滞后。“这两个篮球架,我20年前来这里工作的时候就在,到现在还是这样,中途修过一次,凑合着用吧。”指着土操场上破旧不堪的篮球架,邕宁县南晓镇团城村小学校长黄民权感叹。除了篮球架和1个单杠,再加上2个篮球、2个足球、5副羽毛球拍、5副乒乓球拍、80根跳绳,这就是拥有221名学生的团城村小学全部的体育设施。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校长介绍,球和球拍都是1998年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时候,上级主管部门给配的,跳绳是学校去年挤出办公经费买的。他掂量着跳绳说,学校经费有限,这些跳绳一根才1块钱,实际上都不是合格产品,但要不是这些跳绳,孩子们平时几乎没啥玩的。基本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组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小学的体育设施状况几乎是邕宁县农村中小学的一个缩影。
  2.4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单一
  由于场地、器材的匮乏,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相当单一。不仅仅是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就连教师也是兴趣缺缺。很多时候,上体育课就意味着“放羊”,学生有回寝室洗衣服的,有留在教室自习的,而在运动场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寥寥无几。问学生为什么不去运动?他们笑着说,都没什么好玩的,不是跑步就是做徒手操,都腻了。这跟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有莫大关系。个别体育教师懒散怠惰,不钻研业务,靠吃老本,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受到旧的教学大纲和教法的影响较重,仍对学生进行“绝对控制”,不但不懂体育教学改革,而且连新课程标准也知之甚少。这样不能让教材的教法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效地结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3 壮族传统体育资源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3.1壮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决定其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对追求教育个性化、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壮族地区学校体育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而显得相对薄弱,又受旧有体育教育模式的束缚而忽视了对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面对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机遇,面对学校体育自身发展需要,面对广大学生的需求,将发掘、整理和利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校体育多样化,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特色,而且对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主要以嬉戏娱乐、竞赛为主并结合节庆习俗,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在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邕宁县壮族人民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如其中最普遍的活动是舞彩龙、舞彩凤、舞彩马、舞彩蝶、舞鸡、舞春牛。有的和当地汉族相似,有的则是壮族独有的。宾阳邓村壮人叫“圩蓬”,意思是舞蹈的盛大圩日,参加的群众常常多达一万到几万人。高举着数十头到一百多头的纸扎动物,按着一定的锣鼓点,蹦跳,转动,摇头,摆尾,把各种动物不同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获得一阵阵的喝彩声。再如,抛绣球,抛绣球在宋代叫做飞砣。那时候还不是真正的绣球,是一个五彩新囊,里面装上豆粟之类。到明代便有抛彩色头巾的记载,叫投帕或抛帕。绣球是用五色绸布做的带有飘带的圆球,用五色丝线精心绣制,直径2~3寸,十分精致。玩的时候,男一堆,女一堆,相隔若干距离,互相对唱山歌。双方发生感情,女方便用球带捆些礼物抛给小伙子,男方接到绣球后,如果他也爱女方,就把礼物收下,绑上自己的礼物,抛还女方,两人便成为初交的情侣了。体育工作者若是能够将该项目进行改编,使之适合中小学生开展,可大大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且使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
  3.2壮族体育的资源优势能够转化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势
  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生产、军事战斗以及与自然搏斗中练就了健壮的体魄和英勇的精神,也催生了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壮族体育的产生。壮族体育种类繁多,有记载的就有上百种,现今仍在流传的就有几十种。如最著名的抛绣球、划龙舟,至今,南宁市每年都有举行国际龙舟邀请赛。这些体育项目当中有适合于儿童的趣味体育活动、有修身益智的智力体育、有闲暇娱乐的健身体育,也有生龙活虎的竞技体育。这些民间体育项目植根于大众而被人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素材。正因为有了少数民族体育的资源优势,才为校本课程开发拓展了空间。学校不仅自古以来就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历史,而且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许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推广和普及,就是从学校开始的。因此,学校既有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自身又具有独特优势。学校应与当地文化、体育和民委等部门开展协作,将一些民族性强、健身价值高、易于开展普及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加以整理开发,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校本课程教材,通过学校的传播与推广,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特点,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发挥民族体育的健身功效和教育价值。
  3.3利用壮族体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能突破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善于将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在加工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开发优势,充实课堂内容,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大功能和效益。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创造灵感。有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升华。由于有了教师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支持,便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吐故纳新。
  4 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措施
  4.1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器材的作用
  首先,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整理学校现有体育器材,联系体育课程基本活动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作到一(器)材多种用法,利用有限的体育器材达到最大的练习效果。如小体操垫,把它平放学生可以练习仰卧起坐、前滚翻、后滚翻等;把它折叠起倒扣成“∧”型,可以练习单脚或双脚跳,来增强腿部力量;也可一个学生把体操垫折叠起来,双手持于胸前(和胸部保持一定距离),另一个同学把体操垫当成沙袋进行拳击练习,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上肢肌肉,也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体育器材的多种用途,并增强保护器材的意识。
  4.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地制宜制作器材
  根据学校附近当地的实际情况,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器材。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们人多力量大,思维也开阔,所以有时有意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与几名体育体育老师共同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学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器材:有用柳条做成呼啦圈,有用小铁片和鸡毛制做的毽子,有用废的蓝、排、足球里面装上布条或沙子,然后缝好做成实心球和沙袋等等。而且最可贵的是,学生所做的器材都是用废弃的物品来做的,既经济又实用。
  4.3充分调动积极性,开发更多的人力资源
  尽管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人才缺乏,但我们应把有限的人才资源利用起来,体育教师可以边学习进修,边传帮带。可以采用跨校兼课的方式,教学生、教老师,指导周边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去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创造出更多的适宜学生自己活动的项目,学生自己开发的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资源,最适合他们。同时还要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也会乐意为自己的孩子制作一些上课用的器材。
  4.4在现有场地、器材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
  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和扩展,使学生上课有更大的练习容量,如把篮球圈安装到墙上、树干上,或一个篮球架设成四面球圈;把木棒埋在地里当成排球架,拉上尼龙绳;用树干作为足球门;把报废的篮排球,填充进碎塑料泡沫制作成小足球;宽广的校园中现有的地形完全可以设计成为定向运动、越野跑场地等。
  5 结束语
  壮族传统体育自身具有的诸多特征和功能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提供了开展的条件,符合我国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课程中,既能够起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又可以解决壮族地区中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导致体育设施缺乏而无法开展体育活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8.
  [2]张波.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学与管理,2010,(2).
  [3]王秉鸿.谈学校体育的功能[J].山西教育,2008,(2).
  [4]罗玲,郭学敏,王丹霞.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J].贵州民族研究,2003,(4).
  [5]周华.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6]韦晓康.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5.
  [7]周华.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8]罗智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9]彭立群,刘韬,王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