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2:39 影响了:

  《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思想品德》所讲述的知识和道理,能满足学生这个主体成长的实际需要。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七年级(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其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
  
  一、立足课堂教学,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思想品德》要实现在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知识的教学。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内容,即“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讲述七年级学生自我调适、善待他人和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积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1.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产生新鲜、好奇、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表现出羞怯、畏缩、拘谨、谨小慎微等行为,身心处于高度的兴奋和警觉状态。老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通过“探究园”的“校情知多少”,以竞赛或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位置及负责人的名字;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所在地;以及食堂、医务室、厕所的位置等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2.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彼此陌生,在新班级中,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增大,表现出焦虑不安,自我意象不稳定,学业能力自信降低,自我评价降低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对“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的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明白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的重要性;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认识新伙伴”“融入新集体”的内容,通过制作同学的“个人名片”,制定“建设集体从我做起”的创意方案,引导学生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与同学积极交往,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心,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3.初中学习的科目多,难度提高,作业量相应增加,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产生厌学情绪。管理从小学教师的“扶着走”、“牵着走”,到初中教师“跟着走”、“引着走”,的变化,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感到疑惑和不适。教师可以利用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学习”的调查分析, “我的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检测,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明白“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形成积极主动的责任感。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出《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从而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延伸教育空间,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的中小学衔接工作。 《思想品德》教师也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各种常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例如教师可在上《融入新集体》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2.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教师可以改变往常做法,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既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落实《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任务。
  
  3.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认识,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促进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其中比较敏感且棘手的是男女生早恋。针对早恋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认识自我》单元中的“男生女生”的教学,设计“我校初一部分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的研究学习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老师、家长的访问和对同学的观察,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早恋问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在《思想品德》中学到的知识对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针对问题对学校、老师、同学和自己提出了要求,涵养了自己的人文关怀,优化了《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