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3:10 影响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探索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发展数感,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以旧引新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 、 米。
  2.填空: 中有()个 ,3个 是()。
  3.把6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块?
  4.改第3题为:“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块?”(即例1)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师:有什么问题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够很快地说出答案了!
  (分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本环节第1、2两题的复习意在巩固分数的意义,第3题复习除法的数量关系。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必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探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 (即复习4):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块?
  1.师引导:根据除法的意义,我们列出了算式“1÷3”,这个算式除不尽,得不到整数商,依题意并联系分数的意义,你能想到等于几吗?
  2.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得出:1÷3= 。教师随机出示下图,加深理解。
  
  (分析:例1由复习中的第3题改编而来,学生很快类推出除法算式。在前几节课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比较熟悉,会很顺利地联想到分数的意义。所以例1没有让学生操作,只是用多媒体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块饼的 就是 块。这样,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从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入手,先从直观上初步建立起分数与除法的相等关系,为下面的探究铺路搭桥。)
  (二)探索把多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1.列式:让学生依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猜一猜:让学生先猜一猜每人分到的是:A.半块;B.半块多;C.一块。
  3.分一分:究竟是多少块呢?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分一分。
  (1)充分交流、展示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方法一:一块一块分,每分一块,每人分得 ,分完后,每人得到3个 块。
  方法二:一块一块分,把每块饼平均分成4份,共12份,每人分到3份。
  方法三:三块饼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
  (2)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分法之间的联系。
  先理解方法二,把每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 块)。每人分到3份,也就是分到3个 块。所以方法一和方法二是类似的,都是一块一块地分,每人共分到3个 块。(演示下图)
  
  
  方法三把三块饼摞在一起,也就是把三块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它的1份,也就是3块饼的 。(演示下图)
  
  
  (3)小结并质疑:从分饼的过程看,我们得到两种分法,即把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人得到3个 块;把三块饼合在一起分,每人分到3块饼的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分法得到的结果一样吗?把各小组分到的结果拼在一起,看看是多少。
  (4)学生操作汇报(配合课件动态演示),得到3个 是 块,3块的 也是 块。也就是3÷4= (块)。
  
  
  (分析: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生容易理解,但计算结果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为此,安排了“两段式”的动手操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充分交流、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商的由来。第一段是“分饼”的操作。先让学生自主操作,然后全班交流,配合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不同的分法得到两个结果:每人分得3个 块与3块的 。第二段是“拼饼”的操作。通过“拼”,清晰地看到不同的操作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块,理解不同分法之间的联系。学生操作后,教师给学生充分交流与展示的空间与时间,并辅以课件演示。通过展示分饼结果和“拼饼”过程,让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与分析,从而深刻地认识到 不仅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从而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想象延伸。
  (1)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块?先想象分饼的过程,再说出分的结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学具再分一分。)
  (2)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再次强调:1块的 就是2块的 ,也就是 块。所以2÷3= (块)。
  5.类比推理: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并口头解释原由。)
  (分析:学生的认知需要经历行为表征――表象表征――符号表征这三个阶段。这个环节,在上一环节借助学具分饼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想象分的过程写出得数――直接写出得数”两个层次,层层递进,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具体的实物操作,引导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实质进行内化,为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好认知基础。)
  (三)总结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类推。
  师:我们通过分饼活动,得到了以下几个等式:
  1÷4= (块)
  3÷4= (块)
  2÷3= (块)
  5÷8= (块)
  观察这些算式,谁能很快说出:7÷11=?
  像这样的式子你能再说几个吗?说得完吗?思考:用一个式子把它们的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可能出现:
  被除数÷除数=
  a÷b=
  师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点明课题)。
  3.师:这里的a、b可以是任意数吗?(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b≠0。如果学生提出a、b是小数、分数可以吗?教师可以解释,像0.7÷2= 等式子,随着学习的深入,两个数相除都可以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4.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小组议一议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析:在上一环节理解除法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特殊例子类推出一般情况,为抽象、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经历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由于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已学过,所以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根据已获得的多个算式,类比推理、抽象概括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老师的点拨、引导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表达式的深入认识与理解。)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分数意义的拓展,掌握本知识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整数除法经常得不到整数商,学习了本课,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拓展了除法运算,它也是后面学习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让学生记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不难,而理解算理是一大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更多地关注过程。从复习铺垫――例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例2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总结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都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分饼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与探索活动;学生的交流、多媒体动态演示的强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审思自己的操作;对比同伴的思考,从而发现、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正让学生在操作中化解难点,在交流中丰富认知,在讨论中提升认识,在类比中发展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瑞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