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到我院
 

【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到我院

发布时间:2019-01-23 03:45:05 影响了:

  摘要: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发挥着牵引作用,对贯彻研究型教学新理念,保证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通过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实施,推进教师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评价
  
  高等学校内部各院(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院(系)的教学工作状态直接反映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如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适合研究型大学特点的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管理,从机制和制度层面保证院(系)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加快创建研究型大学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指导思想
  
  开展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院(系)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使院(系)真正成为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才培养主体,增强院(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晟终实现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1 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增强院(系)的运行活力
  充分发挥院(系)在教学运行中的基础作用,逐步使二级学院成为办学实体,是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对不同的院(系)要根据其历史的积累、现有的条件和未来的潜力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保证院(系)在学校总体战略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发挥优势和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2 严格管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严格管理是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出台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建立黄牌警告和教师退出机制,健全督导和学生评价制度,完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始终,突出质量管理的激励功能。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改革职称评聘和评岗定级办法,把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加大对优秀主讲教师、名师的奖励力度,体现教学工作的“优质优酬”,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3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实施过程评价与绩效管理
  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是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科研活动本身即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因此,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要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若干根本性、关键性问题,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将评价结果与院系津贴总额和院系领导津贴挂钩,实行绩效管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逐渐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实践探索
  
  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1 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切入点,突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色
  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的重要特征。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应避免质量标准的单一性、一刀切,提倡多元化、个性化、柔性化,鼓励改革和创新。通过评价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学转变,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使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课堂教学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氛围,使学生从研究型大学独特的优质教育资源中获益。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应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最终实现向通过探索研究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通过创新院(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鼓励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上讲台,要求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以科研促教学。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并为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体系的完善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投入精力从事精品课程建设,使精品课程成为树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典范。同时,加强实验室开放,制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工程训练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科研的条件,全方位支持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的建立。
  
  2 以绩效管理促教学评价。推动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
  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是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普遍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但科研成果易于量化,在教师评聘职称、年终考核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注意力失衡,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运用绩效管理模式,按照重心下移、分权管理与责权利统一的基本要求,遵循重点突出、适用普遍、简单易行、定性与定量结合、定量考核评价为主的原则,建立以激励为主导的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要求教授、副教授100%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由教授、副教授讲授情况以及教师遵守教学行为规范情况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将教学名师入选情况、精品课程门数、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情况、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建设、教材建设与选用情况、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工程创新训练立项、实习实训效果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以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将考核结果与院系津贴总额和院系领导津贴挂钩,营造院(系)之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形成院(系)党政一把手关注本科教学、教师倾心本科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性运行机制。
  
  
  3 以监督机制为保障,优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中,监督机制是保障。近年来,我校积极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构建了以质量为保证,“责权合一”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建立起由学校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机关各职能部门监督检查,院(系)自查,以及学生网上测评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责权合一的教学监督机制,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执行有力、运行有序,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该体系主要由决策系统、管理系统、执行系统、反馈调控四个子系统组成,是一个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质量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在发挥学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鼓励院(系)教学管理办出特色。2005年,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我校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形成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九大体系”和“十大工程”,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九大体系”、“十大工程”相配套的支撑文件70余个,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评估、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管理、考试工作、成绩与学籍管理、教学运行与监控、教学评估、教学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质量综合调控机制。在实施研究型大学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监督、评价的结果来指导教学改革与实践,完善评价机制,不断优化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
  
  三、总结与思考
  
  1 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必须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点。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功能,体系要体现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教学新理念,倡导以探索、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新模式。深化课程改革,突出教学的研究特色,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开放性。
  
  2 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应发挥牵引作用,将指令性指标和鼓励改革、创新的指导性指标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积极贯彻实施,引导教师将取得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固化到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去,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 充分发挥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的诊断功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评价结果,不断向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是实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要运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工作,不断向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余大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