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8:17 影响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当今语文教师的一大挑战,我认为,要想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成效,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为此我谈一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记得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课文的韵律特点和描写窗外安静的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作者读书如痴如醉的程度和读书的乐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教学《中国石》一文“我又挑选了一些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一句时,我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分别用“紧贴”、“倚靠”代替原文中的“依偎”一词,让学生诵读比较句义的变化,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比诵读,学生体会到:“依偎”是“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的意思,充分体现出了“台湾”、“海南”与“祖国”间的“母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三、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例如,《孔子拜师》一文,主要讲了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去拜老子为师的事。这篇课文的教学,体会孔子的虚心好学和路途的艰辛以及孔子的不怕艰辛,是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而孔子在路途中的艰辛和所遇的困难是学生难能亲自体验到的。因此,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为突破口,让学生根据这些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情境,得到语感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上例中,特别是对“风尘仆仆”的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体验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诱发语感。
  五、调动感官,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用眼、用耳、动手、动口、动脑,并将之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着力培养。这样学生经常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就会使语感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