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一团和气”的美学思考:一团和气图
 

“一团和气”的美学思考:一团和气图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9:45 影响了:

  一、“一团和气”的历史渊源   “一团和气”的形象最早是由明成化帝朱见深所创,后来流传于民间。最初的形态体现出一种文人画的意趣,明朝皇帝中多有擅画者,朱见深钟爱画神像。图1这幅作品是他即位第一年所作,图中所绘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这3位高士代表了儒、释、道教,传达了皇帝三教合一的期望。仔细观看画幅,可以发现是3个互相拥抱的人,三人共用了五官,其中两个侧脸,打眼一看又是一个正面的人,正好3张脸。画面一共3双手,位置的布置如这幅画一样左右对称,错落有致。画面色调古朴,3位高士衣物颜色各异,构成之奇特令人拍案称奇。线条之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图2这幅作品却是另外一种意趣,凸显出“错彩镂金”的装饰之美,它由清朝怡亲王胤祥作。相比上一张,已经能感觉出繁重的装饰之味,在用色及纹样装饰上显然是吸纳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装饰元素,有一股异域之风。“一团和气”本意指的是态度和蔼可亲,交往之中讲求和气。该词来源于宋朝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卷三所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据此,我们不难想象清朝统治者期望朝野之间安定团结的心愿。再者,画面表现的是三教合一的思想,这也是艺术作品传教化的功能之一。这幅作品单单从艺术价值上来说,与明版相比自然是大打折扣,姑且不论它沦陷到重装饰之滥觞,其次对人物面部过分具体的刻画也丧失了“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感。这种工笔手法可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制作过程,但朱见深“兼工带写”以及遒劲的线条是这幅作品所不能企及的。但图2由于画面题材喜庆,广受欢迎,因此逐渐传到民间。
  
  二、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的造型分析
  《一团和气》(图3)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代表,其中是一位颔首微笑的妇人,身体蜷成一团,或笑容可掬或神色恬淡或高深神秘地望着读者。她眼角的纹路显示出她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天真的发髻又变成稚嫩的少女,眉目之间又仿佛是中年的汉子,那耳轮垂�又似佛像,眼睛的造型活生生像一对小鱼。诚然,这幅作品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人们常常用“设色雅致”来形容桃花坞年画,由于受木刻版画制作工艺的限制,它一般就选用4至5套颜色。其用色与桃花坞制作的其他年画并无二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人物上身采用的色彩是明显的女性服饰用色,而下身的宽阔的裤腿又依稀是位男性。观察桃花坞其他作品不难发现,年轻女性的鞋子一般是藏在裙子之下,或露出一个尖角来,而画面中的人物却有一双带有孩子气的弯曲的鞋履。
  桃花坞年画的构图往往是细碎而密集的,《一团和气》比较起来显得极具整体感。它的外轮廓近似于一个圆,中间却没有一丝的缝隙。整个画面中既无飘动的云彩也无零散的配件,背景更是出奇的干净。这种构图在桃花坞年画中极为少见。
  唯一遵循传统的可能要数它的装饰花纹了,如同苏州彩绘一样精致细腻。柔美之外暗含玄机,上衣的圆形纹样与人物外形相得益彰,上身的繁琐装饰与下身的单纯形成有趣的疏密关系。披肩上的两朵花纹像是绘画法则中的点,衣服上较大面积的圈如同是面,而裤边上飘动的花无疑就是线了。点、线、面的结合让这些纹样并无繁复,相反是富有节奏、恰到好处的。
  
  三、《一团和气》的正负形理论
  艺术的发展往往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具象到“团块化”的《一团和气》年画之前,已经有正负形的图底关系处理的探索。“阴阳鱼”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图2中,团块化的人物造型脱离自然变得具有整体感,有了平面图形的抽象性。这种造型手法使整个画面显得整体统一、富有形式感和装饰感。传统的“计白当黑”在图2的头部得以体现,背景的颜色可以看做“白”,此处人物头部虽是白的底色却是“黑”的效果,用“无”体现出深刻的“有”,可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竟成妙趣”。《一团和气》在物象造型团块化之后,有利于平面构成上的正负形图底关系的处理。太极鱼图及《一团和气》对于以后创作者的启示或许就是合理地划分正、负两大空间。
  对称、平衡、和谐是美与不美的判断标准,不管“一团和气”所绘形式怎么变,这几项都没有舍去,所以不失为美的艺术作品。另外它的形体、色彩显然不是对客观的直接模仿,它也无法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它描绘的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神,这种主观创作的物象让它如民俗画般神秘而吸引人。“一团和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形式,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让它的精髓可以世代传承。除了可以用于标志的设计,它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海报招贴、版面设计等视觉艺术,“一团和气”既可以简化成图案来使用,亦可以学习它的构成形式。因此,要研究出它与设计结合的新形式,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尝试。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指导教师:李汉平
  (责任编辑:王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