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如何让辅教型课件更有效】 怎样阅读才能更有效
 

【如何让辅教型课件更有效】 怎样阅读才能更有效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6:57 影响了:

  摘 要:探讨辅教型课件设计与应用的基本原则、常用技巧,探索辅教型课件制作与应用的一般规律,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课件;辅教型;有效;教育技术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新形势: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极速普及,特别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各个学校都已具备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国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后,规范的教育技术培训和国家级考试认定即将全面展开。无论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角度,还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角度来看,探讨课件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通俗地讲,课件就是支持特定教学课程的软件。根据课件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课件分为两大类:即供教师使用的辅教型课件和供学生使用的辅学型课件。根据课件运行环境的不同,又可将课件分为两类:单机版课件和网络版课件。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目前运用最多的还是辅教类的演示型单机版课件(以下简称为“课件”)。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数量的课件设计还不尽人意,课件的应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课件制作的实践和教师培训的体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让课件更有效的两个前提条件
  
  要使课件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首先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教师要有较好的理论功底,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学科素养。这是内功、是修养、是前提,正如南宋诗人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优美的诗篇最重要的是诗人修养的完美体现,而不是诗的格式与韵律的考究,同样课件也是如此。教师的修养、教育的智慧、科学的教学设计,才是让课件更有效的前提条件。其二,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上两个方面应该是有机地融合,整合于一体。否则课件的兼容性差,课件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给出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也足以说明课件有效性的两大前提条件存在的必然。
  
  二、课件设计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
  课件在创设情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及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和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等方面确实具有独到之处。但课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或不能很好地实现时才使用课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件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不应否定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中合理的部分。那种为了应用课件而应用课件的做法,势必会劳心费神、劳而无功,甚至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比如体育教师给学生上篮球课,做一个投篮过程的课件,就没有必要。教师完全可以在球场上实地示范,然后组织学生练习,再加以指导就可以了。非得要让学生坐到教室里看动画或录像,再回到球场上去练习吗?我们不能为了运用课件而设计课件和应用课件。但是,假如要介绍姚明的篮球技术,要了解迈克尔・乔丹的扣篮动作,没有录像或课件的辅助那就很难实现了。
  2.准确性原则
  首先所制作的课件在知识与内容、过程与方法上不能有错误,违背科学性。其次媒体素材的选取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典型性与代表性。设计与制作课件过程中,以需要收集媒体素材,将最有针对性、最有典型性、最有代表性的资源(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吸纳集成到自己的课件之中。资源是为某一个教学环节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运用某一资源而运用资源。要避免搜集素材过程中,被旁逸斜出的素材所干扰。在选材过程中要强化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媒体可能同时传递多种信息,但我们需要的某一方面信息资源一定要突出出来,不能产生歧义,让学生易于感知,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3.适度性原则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其优势是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宏观为可及、化微观为可视。但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把握一个尺度。比如数学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发展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众多教学内容都变成动画片,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无法得到发展的,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我曾经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件演示“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画版。两只类似乌鸦的鸟在树上,一队白天鹅在天空中飞翔,还有大雁的叫声。这里是不是白鹭、是不是黄鹂先不说,最起码诗的美好诗意境没有了!
  适度性原则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适量,课件的信息量不要过大,否则学生没有了思考、想象的时间,甚至没有了缓冲的时间,这样的课件不可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设计课件时要有“留白”,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常用技巧
  
  1.闪烁提示,引发思维
  在制作课件时,将有关的文字、图形等要素“闪烁”几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隐去实物,抽取本质
  人的思维总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中小学生更是如此。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从方砖抽象出长方体、从易拉罐抽象出圆柱等。”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升华。
  3.动态展示,加深理解
  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课件则能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呆板为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在较复杂图形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运动、变化,最后重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领悟到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对应关系。学生由观察、思考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增强,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虚拟现实,创设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经常地思考怎样联系学生的实际,立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生产、生活中的原型)有深刻的体验。当然最好能让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进行实际操作,但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做到。而多媒体课件则能弥补其不足,通过虚拟场景模拟现实或现实场景再现,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真切。如学习“日食”一课时,可利用课件模拟日食形成的过程,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5.参数可变,人机交互
  课件与其他教具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交互性。我们通常看的电视节目、电影、录像等虽然也是多种媒体的组合但我们无法参与进去,而课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其参数,而改变其呈现的内容或呈现的方式,使课件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比如,二次函数的教学时,笔者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生成函数图像的课件,变化不同的参数得到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易于理解二次项系数不同时,抛物线开口的变化等知识且印象深刻,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总之,有效的课件制作与应用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学设计的科学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化的“合金”。
  
  参考文献:
  [1]韩民.数学课件设计原则与应用技巧初探[J].辽宁教育,2005,(1―2).
  [2]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梁 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