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7:57 影响了:

  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能起着探索、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1.理解――形成数感的基础
  
  理解数的意义是数感具体表现之一。数概念的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传统的教学在抽象层面上所下的苦功比较多,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数学,以至于学生认为数学离他们很远。所以对所学的知识兴趣不高,被动地接受,感受不深,理解不透,造成消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一、要注意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心向,自觉去发现和领会数学知识其丰富的实际内涵。二、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学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架设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具体的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数概念真实意义。
  例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现实中加减这种原型很多。如:“拿来、拿走”,“飞来、飞去”,“上车、下车”等。低年级学生对这种生活现象已有经验,在学习中就借助这样的例子来学习加减运算,进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2.观察――培养数感的前提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数学家欧拉非常推崇观察,他指出:今天已知许多数的性质,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动手操作、故事或游戏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数学问题,洞察数量之间的联系,并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填表格,用小棒在数位表上摆数,把摆出的数记在表格里,再算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能整除的在栏里打√,不能整除的打×,分别用3―12根小棒摆数,用相同数量的小棒任意摆3个数就可以了。
  填完以后,老师提出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告诉同学。经过仔细观察、辨别,很快发现新知识,用3根、6根、9根、12根摆成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是一个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学中结合摆小棒这样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总结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发展数感。
  
  3.体验――发展数感的手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现实情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如:教学质量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我用天平秤5个硬币是5克,从而让学生知道1个硬币1克;再让学生实际掂一掂这一个硬币的重量,引导学生观察l袋精盐的重量,再用天平去秤2袋精盐,让学生知道2袋精盐是1000克,用天平秤苹果l千克,分发给学生,体会l千克和t000克的实际重量,从而得出1千克=1000克。创设这些让学生可感知、可体验的情境,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数感是很有益处的。
  
  4.猜想――开启数感的钥匙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上是一种策略。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注意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一想、估一估、猜一猜。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大胆让学生猜想,18÷2/5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吗?得到的结论是18×5/2后,再让学生通过推想,计算得出与上相同的结论后,学生情绪高涨,再引导学生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整数的规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培养了创新意识,数感在猜想中得到了发展。
  数感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体验、猜想,培养学生敏锐精确对数的感知感悟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张华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