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情景教学情境教学区别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情景教学情境教学区别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发布时间:2019-02-04 03:42:10 影响了: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面对新课程改革,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更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结合教学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又富有实效的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富有激情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小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点,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时,要学会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学目标的获得,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就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20元的东西,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指明学生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要学会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们可以把兴趣看做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数学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儿童故事特别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学生都比较爱听,教师如有意的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传授知识时也比较容易些。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编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数学味,展现了数学课的灵魂。
  三、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深刻专研教材,领悟精神,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循环小数”前,教师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6÷7的商中,小数点后面第103位上的数字是几?”让学生从惊讶中产生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因好奇而要学。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小学生很具有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合作交流,在急于探求问题答案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才不会成为空话,数学课堂才会生机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能从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概念、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问题的思考。再者,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个情境,这需要教师进行提升与升华。
  四、学会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新课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容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如《圆的认识》一课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老师示范,一段细绳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用手拽着甩小球)。
  师:请大家玩一玩(学生各自甩小球)。
  师:我把刚才大家做的游戏用电脑演示一下,请大家注意看。小球是怎样移动的?形成一个什么图形?(教师演示)我把小球移动形成的图形画出来。这移动的点,绕着固定的点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教师画图),大家可以再甩一甩手中的球,看一看是不是形成一个圆?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总之,“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只要我们勤于动脑,肯于钻研,举一反三,设计出新颖、别致、高效的教学情境。整堂课就会完整有序,教师轻松传授,学生愉快接受,这样不仅满足了新课改下教学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传授新知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