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浅谈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5 04:14:32 影响了:

  [内容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网络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那么,开展网络教学有什么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开展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具有“知识膨胀”、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人才竞争激烈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该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创新的知识型人才。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地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总之,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步入信息社会,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先,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信息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此外,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也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帮助。
  总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教学给学校带来的新变化
  
  1.校园的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
  2.教材的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学生素质结构合理化。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三、对当前开展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
  
  1.提高认识,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是大势所趋,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有条件的学校都应该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网络教学的开展,为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及时对广大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多媒体的使用及课件的制作等。
  3.注重开发网络功能,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一些学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我们只有不断开发网络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学校教育面临着信息时代的重大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将给学校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条件的学校应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应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等学校网络教学优化设计与课件制作及网络教学评估实务全书》.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8.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