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以真情再现人情,用神韵塑造形象_cctv11形象片之神韵篇
 

以真情再现人情,用神韵塑造形象_cctv11形象片之神韵篇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3:39 影响了:

  【摘 要】司马迁《史记》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草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司马迁在表现人物形象时,能充分注意到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借助典型历史事件着力刻画人物性格,这就使得人物形象真实、可信,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史记》 司马迁 人物刻画 真情 神韵
  司马迁的《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显赫:它首先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创立了纪传体裁,是我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奠基之作;它更是一部文学著作,是上承《左传》《国语》《战国策》而影响至今的古代史传散文创作的典范。
  《史记》中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有《鸿门宴》《项羽之死》《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本文将以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为对象,分析司马迁《史记》的人物刻画方式。
  一、把握人物基本性格特征,细致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
  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就有高下之别,而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信陵君是司马迁极为推崇的理想人物,在选文《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称“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并且用细致的行动描写表现出信陵君最鲜明的性格特征。
  作品首先用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世地位,然后用“公子为人,仁而下仕,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来突出强调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仁而下士”“谦而礼交”。然后用“自迎侯生”的典型事例,形象地表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谦而礼交。
  当信陵君听说魏有隐士侯嬴后,并不因为侯赢是一个又老又穷的“夷门监者”而小看他,恰恰相反,信陵君立即“往请,欲厚遗之”,并且“置酒大会宾客”以待,魏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且“执辔愈恭”;出发时,侯生故意要拜访集市中的屠夫朱亥,且见其客朱亥久不归,久待侯生的信陵君“颜色愈和”,侍从都窃骂侯嬴而公子“色终不变”;至家之后,马上“引侯生坐上坐”“为寿侯生前”。一个身份高贵的魏国公子,居然能够去屈身拜访、亲迎一位看守城门的小人物,并亲自为他驾车,还表现出如此的尊敬和谦恭,可见其内心的真诚和对人才的尊重,实在难能可贵。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也是一个自古为人称道的人物。他智勇双全,能言善辩。司马迁极尽其描写之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蔺相如的出场,被司马迁精心安排在赵国的一场几乎无人能解的困境中,他分析形势的周密严谨,他应对秦昭王时的冷静机警、智谋和勇气。当蔺相如从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中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略施小计取回和氏璧,随之他“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一段不卑不亢、义正词严的控诉后,“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一个“睨”就把相如那种与璧共存亡、誓死捍卫赵国尊严的神态勾勒出来,渺视秦王强权的气势呼之欲出。寥寥几个动词就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深深地刻在了读者的脑海。
  二、精选典型历史事件为背景,着力刻画人物性格
  司马迁在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和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在捕捉挖掘出人物性格特征之后,精心选择历史材料表现突出人物的事件,选材标准不是事件的大小,而是事件能否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片段来概括蔺相如的事迹。其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是选取了典型的历史事件。而渑池之会最为精彩。
  在这个典型的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强秦的蓄谋已久、嚣张跋扈,更看到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仁大勇。赵王鼓瑟,秦御史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从“令”字可以看出赵王鼓瑟是被迫的。秦王击缶,赵国的御史如此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一个“为”字,表明秦王是自愿为赵王击�,自愿娱乐于赵王。在外交场合,国君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国格和国家形象,一个“令”字让赵国的形象大打折扣。面对强秦有意的羞辱,蔺相如随机应变,威胁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王不得不“为一击缶”,看似秦王自愿为赵王击缶,事实上秦王却是被迫的。蔺相如以其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既挽回了赵国的颜面又顺便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一箭双雕,可谓快哉!
  三、利用尖锐的矛盾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鸿门宴》一场,是刘邦、项羽较量的关键时刻,宴前的紧张气氛,宴会上的剑拔驽张,使双方人物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司马迁就是在暗伏杀机的宴会场面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展现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把不同人物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先看项羽,当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盲目自负的性格尽显。在鸿门宴上,刘邦谢罪,一席看似毫无野心的温顺言语后,项羽推心留饮、前嫌顿释,不但不杀刘邦,竟然还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的军事机密。此后范增数目示意不成,即召项庄舞剑助饮,平地又起波澜。对此,项王却默然不应,现其胸襟坦荡以及作为政治家的胸无城府、缺少谋略。
  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一面大惊“为之奈何”一面对张良说“鲰生说我”以推脱责任,一面又虚心听取张良的建议利用项伯度过难关。刘邦先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吾得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来逢迎收买项伯的办法。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司马迁生动表现了项羽、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同时还刻画了张良的沉着冷静、察颜观色,樊哙的忠勇无畏、善于言辩,范增的阴险狠毒、脾气暴躁等。
  四、从整体客观分析,辩证地对待历史人物
  《史记》中包含了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人物如此复杂繁多,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人物饱满的性格特征尽显。
  司马迁往往突出人物的多维性,多角度多层面地塑造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了。
  司马迁塑造项羽具有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忌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能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势和儿女情长。项羽是一个英雄,但他并不完美,《淮阴侯列传》中借韩信之口道出了项羽的为人:“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
  在太史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项羽、刘邦,虽然同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却具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沛公刘邦,机智果断,能屈能伸,贪财好色,狠毒阴险,最后威加海内,成就霸业;西楚霸王项羽,率直磊落,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寡谋轻信,最后自刎乌江。太史公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两人复杂的人格特征。
  司马迁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包括他个人对身世遭遇在内的个人体验,使他在以理性批判的态度叙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常常直接和间接地移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他除了在《史记》每一篇传记结尾添加“太史公曰”,明确地表达他对历史人物评价之外,还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如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垓下之围中,夜闻四面楚歌,于是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同时在《高祖本纪》中,刘邦衣锦还乡,与父老子弟纵酒,慷慨伤怀,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人虽然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下怀着不同的心情歌唱,表达了不同的内心感受,但都可以显现出太史公对两个人物所倾泻的情感。这种动人心弦的效果并不是一般史书所能达到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