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基辅战役电影国语【基辅会战】
 

基辅战役电影国语【基辅会战】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5:00 影响了:

  “斯大林防线”之战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纳粹德国先发制人,从三个方向向苏联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军蒙受巨大损失。至1942年7月中旬,德军侵入苏联西部地区达300~600千米,进抵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并威胁到斯摩棱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
  在西南方向上,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下辖第5、第6、第26和第12集团军共44个师,兵力部署由北到南依次为第5、第6、第12集团军,第26集团军作为预备队部署在纵深内)不抵德军凌厉的攻势,且战且退,7月初退至俄国旧国境筑垒地域(又称“斯大林防线”),企图依托该防线重新组织防御,阻止德军向基辅推进。这条防线说是筑垒地带,其实它只不过是一条以地形障碍为依托、由简单防御工事组成的防线,根本抵挡不住德军的装甲洪流。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6、第11、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以及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共40个师)在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下,决定乘苏军仓促占领防御、立足未稳之际向“斯大林防线”发起进攻。该集团军群以第1装甲集群为中路、第6集团军为左翼实施主要突击,从斯卢奇河中游以西地区向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一线“斯大林防线”实施突破;以第17集团军为右翼实施助攻,从兹布鲁奇河一线向普罗斯库罗夫、文尼察方向推进;以第11集团军担任侧后突击,从普鲁特河附近向东北方向莫吉廖夫一波多利斯基地域攻击前进,前出文尼察地域,同第17集团军会合。
  7月5日,德军第1装甲集群一马当先,率先突击到“斯大林防线”,并向苏军第5、第6集团军的结合部发起攻击。第5、第6集团军虽进行顽强抵抗,但不能有效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7日,德军第1装甲集群突破了苏军在新米罗波尔以北的防御,傍晚夺占了别尔季切夫。同日,由德军第6集团军右翼与第1装甲集群所属第3装甲军临时编成“基辅突击集群”,准备从行进间一举夺下基辅城。8日,德军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南突破苏军防御。9日,第1装甲集群第3装甲军夺占了日托米尔。随着突破口的扩大,大批的德军部队涌了进来。苏军第6集团军且战且向第聂伯河撤退,并不断向敌发起反突击,但不能有效迟滞德军的进攻步伐。苏军右翼第5集团军部分兵力死死坚守科罗斯坚筑垒地域(与德军苦战一个半月,以其行动牵制敌人共约10个师),另一部分兵力退守基辅以北防御,并不断以兵力对进攻基辅的“基辅突击集群”翼侧实施反突击,配合坚守基辅外围筑垒阵地的苏军,一举粉碎了德军快速夺取基辅的企图。德军“基辅突击集群”被阻于基辅筑垒阵地外围。
  11日,苏军整个防线被德军突破,德军除第17和第11集团军因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进展较慢外,其余部队如脱疆的野马,势不可挡,向基辅及东西两翼地域压了过来。苏军第26、第6和第12集团军被分割包围,小部被歼,大部退守到基辅及第聂伯河一线组织防御。
  
  “小解决”之战
  
  在德军突破“斯大林防线”后,希特勒狮子大张口,主张其部队先取基辅,并对第聂伯河对岸的苏军实施大包围,一举将苏军整个西南方面军及增援的兵力一网打尽(即“大解决”方案)。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认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面临兵力和补给不足双重困难。其左翼因受苏军第5集团军钳制而不能前进,中路装甲部队虽然逼近基辅,但跟进的步兵却落下200千米之遥;右翼则缺少机动兵力,不能切断迅速撤往东南方向的苏军退路,难以实施“大解决”方案,因而主张以第6集团军正面牵制基辅的苏军,而以第1装甲集群从别尔季切夫挥师南下,对撤往第聂伯河下游弯曲部的苏军集团第6、第12集团军实施包围,尔后再歼灭基辅守军(即“小解决”方案)。鉴于德军的实际情况,希特勒最后采纳了“小解决”方案。于是,一场围歼第聂伯河以西苏军集团的战役便拉开了序幕。
  德军暂时没有急于攻占基辅,为苏军巩固基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基辅城内的工人和居民被动员去挖战壕,并组建了由共青团员组成的民兵部队。7月10日,斯大林任命布琼尼元帅为整个南线的总司令(下辖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他颁布的第1号命令是“不许后退一步。要坚守和反击。”苏第5和第6集团军依令反击,暂时牵制了德军第1装甲集群,使其不能抽身南下。
  为给第1装甲集群南下创造条件,17日,德军第6集团军在宽大正面上发起进攻,以便将苏第5集团军压向第聂伯河。但在苏军巧妙而顽强的防御下,德军进展十分缓慢,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御保护南下第1装甲集群翼侧。19日,德军第1装甲集群,在右翼第17集团军支援下,从别尔季切夫地域开始南下,经白采尔科维地域向乌曼以东苏军实施深远包围。
  为阻止德军向东南推进,苏军方面军预备队第26集团军以2个军的兵力,于7月20日在基辅西南向德军第1装甲集群左翼发起反突击,经数日激战无果而退守文尼察附近。21日,布琼尼元帅发现其退守乌曼地域的第6、第12集团军有被包围的危险,于是下令东退。24日,希特勒直接指挥第1装甲集群主力向乌曼分力突击,准备与向乌曼突进的第17集团军达成合围。经过一个星期的苦战,这两支部队终于在8月2日于锡尼察河畔合拢。包围圈内除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第6和第12集团军大部外,还有南方面军的第18集团军一部。
  苏军第18集团军主力依令退守沃兹涅先斯克以南、马里诺夫卡、大弗拉季耶夫卡一线。第6,第12集团军则实施了向东突围作战。但在德军铁臂合拢下这是徒劳的。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8日,苏军损失惨重。苏军共损失了第6、第12集团军大部以及第18集团军一部,共计23个师,伤亡在20万人以上。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接合部的形势急剧恶化。
  在此期间,苏军加强了基辅和第聂伯河左岸的防御,并继续在基辅西北和基辅地域顽强抗击德军进攻。在基辅西北,苏军第5集团军坚守科罗斯坚筑垒地域达一个半月之久,并向德军左翼接连实施反突击,改善了基辅守军的防御态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把基辅建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他将其指挥所设在基辅东面的布罗瓦雷,将保卫基辅的任务交给了临时组建的第37集团军(该集团军拥有4个步兵师和5个民兵旅)。还动员了该市20万市民踊跃参军,约3.5万名民兵配合苏军保卫基辅。
  乌曼会战结束后,德军在宽大正面上向第聂伯河推进。一路未遇苏军较大抵抗,于8月下旬进抵基辅与克列缅楚格间的第聂伯河一线,有些渡口和桥头堡已被德军先头部队占领。德军第6集团军先头于8日对基辅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未果,并于12日停止了进攻。苏军暂时稳住了阵脚。
  
  基辅地域合围战   
  此时,德国高层对下一步军事目标产生了严重分歧。希特勒狡黠多变的性格决定了其对目标的选择上反复无常。他决定放弃先攻取莫斯科的计划,而一改先行夺取基辅,以便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盆地的煤炭和铁矿以及高加索的油田。于是他发布了第33号指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只率步兵向莫斯科逼近,其所辖的霍特第3装甲集群北上波罗的海,从翼侧包围列宁格勒;所辖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则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合围基辅守敌。
  希特勒的命令遭到了其高级将领的激烈反对,他们对希特勒放着莫斯科不打,而先攻基辅的计划难以理解。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认为,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消灭苏联的武装力量,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案就是进军莫斯科。因为那里不但是苏联首都和大工业区,而且还是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占领莫斯科必将极大地限制苏军的战役机动自由。虽然他们据理力争,但是希特勒却固执己见。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也强烈反对希特勒的这一计划。8月23日,古德里安飞回腊斯登堡大本营,向希特勒痛陈利害。但是希特勒却又一次大谈经济、能源对战争的重要性,断然拒绝了古德里安的建议,仍一意孤行地将基辅作为首要目标。
  就在德军高层争论得难以开交之际,斯大林与他的将领也发生了意见分歧。7月29日,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鉴于目前严峻的形势向斯大林建议,为了保存力量,拉平战线,建议把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东岸,基辅必须放弃。斯大林生气地说:“你在胡说些什么!亏你想得出来要把基辅交给敌人!”朱可夫忍不住激愤地反驳道:“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还要我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我的总参谋长职务,并把我派到前线去。”斯大林忿忿地批准了他的要求,派他去做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
  就这样,苏德双方两个最高独裁者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手下将领的意见。于是双方在乌克兰云集重兵,一个要死守,一个要强攻。双方主力的一次铁血大对决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古德里安匆匆返回前线,此时他的第2装甲集群受到了削弱,原来的7个军有3个军配属给中央集团军群和第2集团军,他带着“瘦身”后的第2装甲集群(辖4个军)准备同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一起南下作战。
  8月24日,德军第2集团军肃清了被合围的苏军戈梅利集团,俘获苏军第21集团军大部人员,清除了其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威胁,为南进创造了条件。次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分别从斯塔罗杜布地域和戈梅利地域开始南进,准备与南方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群合围基辅地域的苏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异动”判断出现了失误,还认为古德里安不是当面直取莫斯科,而是要从南翼迂回进攻莫斯科。于是,苏军撤销了中央方面军建制,将其所辖第21集团军一部和第3集团军转隶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集中兵力加强了莫斯科南翼的防御。
  一直到8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才如梦初醒,开始全力阻止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南下。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43集团军于8月底奉命向罗斯拉夫尔和斯塔罗杜布方向出击,多次向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左翼实施突击,以阻止其南下。苏军最高统帅部还增调第40集团军配属西南方面军,在科诺托普以北和西北地域沿杰斯纳河展开,试图依托江河障碍阻止德军南下。8月29日至9月4日,苏军航空兵还出动飞机4000余架次,支援布良斯克方面军作战,使德军第2装甲集群蒙受重大损失。但因兵力不足和陆空协同不好,苏军的反突击并未能奏效。
  在此期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一面以主力向基辅地域正面实施进攻,一面以第51军在基辅以北追击苏军第5集团军。8月25日,该军东渡第聂伯河,向杰斯纳河方向推进,企图接应南下的德军第2集团军,但被苏军阻于该河以西。
  在基辅东南,德军第1装甲集群第3装甲军于8月25日攻占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并在那里夺取一座第聂伯河大桥。苏第6集团军(由原第6集团军残部及大本营预备队部分力量组成)为了夺回这个桥头堡,集中5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1个装甲师向德军3个师发起反突击。在德军的坚守下,苏军没能达到目的,反而被德军击退,之后,德军第1装甲集群先头渡过第聂伯河。29日,德军第17集团军也开始强渡第聂伯河,31日,该集团军所属第52军攻占了该河中的“火腿岛”,并在克列缅丘格以东第聂伯河左岸夺得登陆场。德军渡过第聂伯河后,直向卢布内、洛赫维察扑去。
  北面的德军第2装甲集群先头第3装甲师于8月26日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诺夫哥罗德一谢韦尔斯基地域一举夺占了一座完整的杰斯纳河大桥。在激烈的桥头堡争夺战中,德军第3装甲9币仅剩下34辆坦克可以使用。德军不顾伤亡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9月1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突破苏军顽强防御,在特鲁布切夫斯克以西合围苏军一部。其先头第3装甲师于3日成功地强渡了列季河,并于5日进抵谢伊姆河畔,但苏军已炸毁了该河上的桥梁,暂时阻止了德军的前进。与此同时,德军第2集团军一部在切尔尼戈夫以东地域突破苏军杰斯纳河防线,并在该河以南夺得登陆场。
  9月7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第24摩托化军强渡谢伊姆河,在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科诺托普地段突破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御。同日,德军第2集团军占领切尔尼戈夫,并同德军第6集团军左翼的第51军会合。10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冒雨向罗姆内发起攻击,当涂有铁十字标记的德军坦克冲上罗缅河大桥时,守卫桥头堡的苏军一时吓得目瞪口呆,惊惶失措,被德军轻易地占领了该桥,几分钟以后就从西北面攻入了罗姆内。这样,在切尔尼戈夫、基辅、罗姆内三角地区内的苏军西南方面军第21(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第5和第37集团军将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至此,德军围歼基辅地区苏军的意图已暴露无遗。苏军南线总司令布琼尼,鉴于苏军西南方面军预备队已消耗殆尽,从南方面军急调第2骑兵军又杯水车薪,便于9月11日向最高统帅部建议,将西南方面军撤至普肖尔河一线。然而,斯大林却仍然执迷不悟,命令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12日,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为保存苏军实力,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命令全线撤退,但这个命令很快就被最高统帅部取消了,并命令其实施更加积极的战术,对敌发起反攻。斯大林还解除了“怯战”的布琼尼的职务,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就这样,斯大林“亲自”关上了西南方面军最后的逃生之门。
  14日,德军展开了包围苏军的最后进攻,第2装甲集群先头攻下罗姆 内,而第1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则强攻洛赫维察,两师相距仅40千米。15日,南北对进的德军第1和第2装甲集群两支铁臂终于在洛赫维察地域合拢在一起,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被团团包围。
  16日,铁木辛哥元帅命令第40和第38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西南方面军,已退出德军合围圈之外)以及第2和第5独立骑兵军,从东面发起进攻,以求割裂德军装甲集群的铁壁,解救被围苏军,但在德军陆、空军部队的抗击下,这一企图化成泡影,使被围苏军失去了最后一线生机。
  17日3点40分,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包围圈内的苏军指挥失灵,陷入了一片混乱。苏军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18日,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装甲集群组织的防线发动了第一次突围。苏军战士端着带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冲向敌阵。德军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苏军第一次突围失败。与此同时,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上,双方突围与反突围战斗也达到了白热化。苏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2个坦克旅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德军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苏军凶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苏军将士的尸体。
  19日,反应迟钝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基辅。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军政要员飞离基辅。同日,德军第6集团军所辖第296步兵师从北面攻克筑垒地域,进入基辅;其第95步兵师、第99轻装师在第聂伯河与比亚拉采尔克夫通往基辅的公路之间攻入了基辅南城区。这样,德军就同时从北面和南面突入该城,逼近了城堡。中午,苏军退出该城,没经激烈战斗,基辅就落入了德军手中!
  20日,苏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封闭。至此,包围圈里的苏军再也没能组织大的突围行动,陷入各自为战状态。苏军每个师、每个团、每个营、每个连、甚至每个班都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向东突围。基尔波诺斯上将将其参谋部、第5集团军司令部参谋部、警卫部队和第289步兵师的部分部队编成两个战斗群,分两路向东突围,企图在罗姆内地段与由东向西进攻的苏军部队会合。但不幸的是,基尔波诺斯上将始终未能突出合围圈。他的战斗群在舒梅科沃森林遭到德第24摩托化军的截击,他带领战斗群继续战斗在茂密的森林中。22日,当德军炮轰他的战斗群时,他周围仅剩下几名士兵和军官。基尔波诺斯被弹片击中要害阵亡,他的参谋长和他的军事委员也于同一天阵亡。
  包围圈里的苏军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却仍在为保卫祖国和尊严进行着拼死搏杀,甚至不惜在弹尽之后使用拳头和牙齿与德军拼命。然而血肉之躯终究不敌“钢筋铁骨”,苏军在德军坦克的炮击、扫射和碾压下,成千上万地死伤。至9月26日,这场惊心动魄、“一边倒”的战役终于落下了帷幕,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之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近百万红军将士除阵亡者外,有66.5万人成了战俘。德军还缴获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车辆3 500辆。德军也损失16万余人。
  
  品评战争
  
  基辅会战,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是德军继“巴巴罗萨”战役之后,闪击战模式的又一经典战例,是德军在极盛时期的巅峰之作。德军通过此战,不但达到了其战略目的,而且为此后的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之后,德军前出到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各接近地,苏联西南门户洞开,莫斯科和其他腹地都受到严重威胁。)此后,整个苏德战场的态势更加不利于苏军,西南和南部防线岌岌可危,苏军不得不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集大批部队在更大纵深地域重建新的防线。
  但此战也给德军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兵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这为苏军统帅部加强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组建集结庞大的战略预备队赢得了充足的时间,而这对而后苏军赢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德军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一是得益于其装甲部队的“闪击战术”――把装甲兵集中使用,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形上,对敌实施决定性的打击,快速突破,勇猛迂回敌后,分割围歼敌重兵集团。二是得益于其官兵积极主动的进攻精神和优良的战术素养。
  苏军惨败的原因除武器装备人员不足、通信器材落后、缺少抗击德军装甲摩托化部队的经验与手段外,其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作战指挥上的严重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屡拒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导致惨败。其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不顾实际情况下令死守基辅,在他看来苏联一城一地决不能落入敌手,因为这是对俄罗斯民族的极大污辱,为了这一“脸面”,即使在基辅遭到合围时,还一味地下令死守,不肯放弃,其结果不但丢掉了大量的部队,而且丢失了更多的国土(之后德军乘势又占领了哈尔科夫、顿巴斯及克里米亚等)。好在斯大林从此开始改正自己的错误,尊重下级的意见,不再随便修改前线指挥员下达的命令。不过,这个学费实在太昂贵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