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飞毛腿”的“山寨”兄弟们]飞毛腿官网商城
 

[“飞毛腿”的“山寨”兄弟们]飞毛腿官网商城

发布时间:2019-02-10 03:38:18 影响了:

  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的地地导弹有几十种,但没有哪一种导弹能像“飞毛腿”那样历经沙场磨练而经久不衰。“飞毛腿”虽然不是世界上设计最完美的,但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地导弹,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其“山寨”传奇。
  “飞毛腿”是短近程、单级液体燃料地地弹道导弹,有“飞毛腿”A(Scud A)和“飞毛腿”B(Scud B)两种基本型号。
  
  “飞毛腿”A射程48~110千米,命中精度370米,反应时间约60分钟,弹长10.6米,弹径0.88米,翼展1.5米,起飞重量4500千克,常规装药时弹头重680千克,核装药时弹头当量为2万~20万吨TNT当量。制导方式在早期曾用过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后改用简易惯性制导系统。动力装置为一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为硝酸和煤油,导弹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是尾翼和燃气舵。
  B型在A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提高了射程和命中精度,增大了越野机动作战能力,缩短了作战反应准备时间。B型导弹长11.16米,弹径0.88米,起飞重量6300千克,射程50~300千米,命中精度300米,反应时间(指从瞄准到发射)7分钟,动力装置采用可贮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方式为车载机动地面发射,运输车是由MAZ-543卡车改装成的自行轮式车,车重30.6吨,行驶速度60千米/小时,转弯半径13.5米。
  “飞毛腿”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和地面设备两大类,其地面设备十分庞大,主要有运输起竖发射车、大地测量车、指挥车、运弹车、电源车、推进剂加注车、测试车、消防车等。“飞毛腿”可在预先测定发射点位置的阵地上发射,也可在未经勘测的阵地上发射,但发射准备时间较长。“飞毛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服役以来,先后装备了十多个国家。
  1973年10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后一天,埃及发射了3枚“飞毛腿”B,这是二战后世界上地地导弹的首次参战。
  
  “山寨”也疯狂――遍地开花的“飞毛腿”
  
  虽然“飞毛腿”在苏联被数次改进,但它远没有在世界其它地区繁荣。“飞毛腿”的扩散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争相将导弹和导弹技术向各自同盟国输出是分不开的,这也可以说是冷战结出的恶果。目前“山寨”版的“飞毛腿”在其它国家已经发展了十多种改进型,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家族成员,以至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已将“飞毛腿”作为战役战术导弹的代名词。从“山寨”的程度来看,各国的“飞毛腿”有“高仿”和“转正”的差别。
  
  埃及:“山寨”先行者埃及是最早仿制“飞毛腿”的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埃及与以色列正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为对付以军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从苏联引进了大批“飞毛腿”导弹。由于这种武器在当时十分先进,因此苏联为保守机密,对导弹技术进行了严密控制。后来,埃及与苏联关系破裂,埃及开始自己摸索,并逐步掌握了研制生产导弹的技术,先后研制了“萨克尔”―80单级固体导弹、“T工程”和“矢”等多种导弹。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向以色列军事目标发射了数枚正版和山寨版“飞毛腿”。70年代末,埃及单方面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并将余下的大部分“飞毛腿”B导弹卖给了朝鲜,这使“飞毛腿”再次扩散,成为“山寨飞毛腿”的始作俑者之一。
  朝鲜:“山寨”大本营朝鲜是最热衷于“飞毛腿”的国家之一。70年代中后期,朝鲜从埃及获得了“飞毛腿”B导弹和MAZ―543型运输―起竖―发射装备。之后朝鲜科学家对“飞毛腿”导弹进行了反工程分析研究和设计,并开始建设包括平壤附近的生产设施和清津港城西北的试验基地等一批用于保障这一项目的基础设施。但由于资金短缺,直到1984年才研制成功了第一枚“飞毛腿”A。朝鲜真正的导弹生产是在两伊战争开始六年后的1985年。由于伊朗在与伊拉克的导弹战中需要大量导弹,于是伊朗政府与朝鲜签订了交换导弹技术的协议。伊朗出钱资助朝鲜的导弹计划,条件是购买“飞毛腿”B导弹,这样1985年就生产出样品弹。经过不大的改进和调整,B型导弹在携带1000千克弹头时射程比苏联正版原型弹提高了约7%,达到320千米,圆概率偏差估计在500~800米之间。这样朝鲜很快就生产出了改进的“飞毛腿”,于1987年向伊朗交货,并在两伊导弹袭城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朝鲜利用充足的资金又研制了“飞毛腿”C和“飞毛腿”D。“飞毛腿”C型导弹是B型导弹的改进型,将弹头重量从1000千克减到700千克,并改进惯导系统,射程达500千米,命中精度比伊拉克的“侯赛因”导弹要高。C型导弹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0年,从清江发射到日本海;第二次是1991年,从江原省人民军前线阵地用自制运输―起竖―发射车发射,导弹飞向东北方向,落入日本海。C型导弹1989年开始试生产,1991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同时,朝鲜人民军将原有导弹团扩编为导弹旅,装备了36套导弹系统,仍属第四军辖制,部署在非军事区以北50千米处。同年伊朗同意购买C型导弹,朝鲜又帮助其改建一套导弹生产线。“飞毛腿”D就是大名鼎鼎的“劳动”1型导弹,研制工作比C型导弹要慢得多,1991年初第一枚样弹才问世。所谓的D型导弹是以“飞毛腿”技术为基础,采用全新的设计方案,使用与“飞毛腿”C类似的发动机,但弹体直径增加,可携带更多的燃料,射程增加到1000~1300千米之间,不仅可覆盖整个朝鲜半岛,连日本的京都、大坂,俄罗斯的伯力等地也在其射程之内。该导弹1992年底达到实战能力。这时的“飞毛腿”与最初的正版“飞毛腿”已经有了很大区别,从“高仿”型“转正”成了一种全新的武器。这不能不说是朝鲜科学家对武器“山寨文化”做出的贡献。
  
  伊拉克:没落的“山寨”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伊拉克先后从苏联购买了大量的“飞毛腿”导弹,同时利用其掌握的“石油美元”私下聘请了许多西方导弹专家,对“飞毛腿”进行了大手术。专家直接将“飞毛腿”导弹的燃料箱加长,弹头装药减少,将射程从300千米增加到了600千米,最后将其定名为“侯赛因”。1988年又将“侯赛因”改进成射程900千米的“阿巴斯”导弹。伊拉克在自己研制导弹的同时还积极向其“阿拉伯兄弟”输出导弹。据有关媒体报道,伊拉克有大量技术人员在利比亚帮助其研制导弹。这些“飞毛腿”的“山寨”兄弟们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伊朗:“山寨”的后起之秀近几年最令西方国家感到不安的“山寨飞毛腿”可以说是“流星”系列导弹,美国甚至以此为借口在东欧筹划建设反导基地。该系列导弹是伊朗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自行研制的中程战略导弹,主要是在前面提到的朝鲜“劳动”1导弹基础上研发的。该导弹发展潜力大,按照伊朗 的发展计划,很可能最终发展成为战略武器。“流星”导弹已有三个型号,射程从300~1300千米不等。“流星”1和“流星”2分别相当于“飞毛腿”B和C,属于“高仿”,以后的导弹完全脱离“飞毛腿”导弹模式,“转正”为全新导弹。这说明伊朗已经完全自主掌握了导弹技术。目前最新的是“流星”3导弹,长16米,射程约为1300千米,能够携带1吨重的炸药,其最初型号的打击精度仅能达到3千米范围。“流星”3导弹第一次试射是在2000年,近年一直在美伊关系紧张时适时进行发射试验,,目前该导弹已经处于开发的最后阶段,特别是在近期试验中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流星”3导弹目前能够对以色列、土耳其、印度次大陆境内目标和驻扎海湾的美军部队实施打击。另外,伊朗还有两种射程更远的新型导弹研制计划:射程2000千米的“流星”4和射程5500千米的“流星”5导弹。“流星”3导弹自2004年7月完成试射后,已经开始装备伊朗精锐的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官员宣布,“流星”3导弹的射程不再是先前的1300千米。已经达到了约1680千米。这说明目前伊朗还在不断地挖掘该导弹的潜力。看来,“山寨飞毛腿”的射程记录比拼将会在伊朗和朝鲜之间展开。
  叙利亚:“山寨”追随者叙利亚是喜欢山寨“飞毛腿”的又一个国家。2002年6月,叙利亚开始批量生产增程型“飞毛腿”C导弹,年产达到30枚导弹。这种改进型导弹的有效载荷可以达到700千克,燃料燃烧完毕后可与弹体分离,稳定性和精度都得到了提高。
  此外,阿富汗、越南等国都有大量的正版“飞毛腿”和“山寨飞毛腿”。可以说,“飞毛腿”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分布最广、改进最多的地地导弹,但这些“山寨飞毛腿”性能差别很大,各有千秋。
  
  “山寨”亦无奈――性能不一的“飞毛腿”
  
  应该说,所有的“飞毛腿”山寨者都是技术推进者,但由于热衷于“山寨文化”的大多属于工业技术的草根阶层,因此生产资金、工艺基础和设计能力都不高,这使其在具备“山寨文化”低廉、普及的基本要素的同时,也像其它“山寨产品”一样,无法避免“山寨文化”的固有缺陷。
  生产成本更低,但精度不高 “山寨飞毛腿”导弹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廉,不需要大量开发和生产资金,并回避了较长的开发周期,可以大批生产,虽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而名噪一时,可是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精度太差。一般报道它的圆概率偏差范围为300米,实际在战场使用时偏差达到1000米以上。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后一天。埃及发射3枚导弹攻击以色列的三个目标,结果都未命中要害部位。因此,尽管它颇受第三世界国家青睐,但多数属于威慑武器。例如,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开战后组织了20多枚导弹的发射,打击对象包括了特拉维夫、海法和加利利等众多目标,但杀伤效果十分有限,没有对战局起到什么作用。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再次使用多种“飞毛腿”导弹,但由于导弹误差较大,加之打击对象分散到了众多军事目标上,导致效果仍不明显。为此伊朗在总结教训时认为,导弹武器必须在战区内形成宽大、多批次的打击,以发挥集中火力突击的威力,弥补精度不足。因此伊朗在近年的多次军事演习中,十分重视导弹齐射战术的演练,几次大的演习均将齐射战术作为演练和展示的重要内容。
  技术更简单,但可靠性差 “山寨飞毛腿”导弹的普及在于其技术简单。正是由于技术门槛非常低,它才能利用简单的工业基础和国际市场上容易得到的原材料进行大批量生产。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可靠性非常差,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后不久,美国总审计局的研究表明,“爱国者”导弹的成功率可能不超过9%。国会研究处说,现在只有一个“飞毛腿”弹头被毁的证据。以色列的分析人员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而麻省理工学院的波斯托尔教授更认为,“爱国者”从未击中过一枚“飞毛腿”,那些录像上显示的“飞毛腿”导弹的残骸大多数是由于导弹可靠性差,而在飞行中自行解体或爆炸的。美国军方在为“爱国者”辩护时也透露,由于伊拉克产“飞毛腿”的可靠性非常差,其飞行轨道不固定,“爱国者”雷达对其弹道无法计算预测,才导致拦截率非常低的情况。
  发射方式简化,但生存性低“山寨飞毛腿”在各国科学家的贡献之下,已经开始向固体化和发射程序简单化发展,这降低了维护和发射的要求,并像其它“山寨产品”一样,在性能上甚至超过了正版“飞毛腿”。有些国家甚至经过多年“山寨”生产,已经“转正”为自主导弹大国。但由于整体工业技术基础的薄弱,使这些国家在发展“超山寨飞毛腿”的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些正版“飞毛腿”的原有优良性能。例如,优异的越野性能是“飞毛腿”的最大优点之一,也是生存性的保证,但各国为追求更大射程,不断增加燃料,使导弹体积和自重都越来越大,而使原有的运输―起竖―发射车不堪重负。这些国家还无力发展更大的三用车,不得不将这些性能更优异的“山寨飞毛腿”改为拖车或地面固定发射,使地面机动性大打折扣,降低了系统生存性,
  但是,“飞毛腿”的山寨化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环境中重压的结果,也表明了“飞毛腿”优异的技术扩展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