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布时间:2019-02-19 04:05:16 影响了:

  【摘要】淡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保持和生态恶化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日递进,以致出现了淡水资源紧缺、水危机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用水形势十分严峻。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自然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0.前言
  谁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水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地管理、利用、保护水资源。联合国《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在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定量评价已成为研究的对象。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水利部相继提出了维持我国水资源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维持中国水资源健康生命也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所谓可持续发展思路可以理解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他几乎涵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这已成为许多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
  2.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28,100亿M3不算太少,但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2,2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亩均水资源1,900M3,相当于世界亩均占有量的4/5,明显偏少。我国在世界153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资料的排位中局121位。根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可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采用的人均水资源资料评价标准:少于1,700M3为用水紧张国家,少于1,000M3为缺水国家,少于 5,00M3为严重缺水国家。对我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M3,全国将接近到用水紧张国家的边缘。
  1949年以来,我国水利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兴修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和调水工程,为农业、工业、城乡生活、生产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水源,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用水约1,030亿M3,到1980年通过调查我国实际供水量已增加到4,432亿M3,1993年增长到5,224亿M31997年为5,623亿M3,17年间平均年增长700亿M3,1997年为达到19.9%,呈增长态势。从全国平均开发利用程度看,似乎尚有很大开发潜力。但中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分布在地区上很不均匀,并且与人口、耕地资源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全国有相当的国土面积水资源短缺,并且水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为了便于讨论,根据水资源条件将全国十大流域合并成南方、北方、和西北内陆明显不同类型的地区,下面对这三个地区的情况做一简要总结。(1)南方地区:当地水资源的开发上有很大潜力。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恶化师傅和水质标准、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部分城市出现了污染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2)北方地区: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已接近上限,进一步开发潜力不大。部分地区如海栾河,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已形成了大面积下降漏斗,河道中断、湖泊干涸,生态环境已日趋恶化。(3)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大,但由于干旱区沙漠绿洲生态需要大量水分维系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需水的制约。因此,水土资源的开发要适度。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之指标选择的原则
  判断一个区域以水资源为主要控制的资源-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复活系统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衡量标准与方法,才能给出可持续与否的科学界定。因此,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该区域水资源本身的特征、开发、利用、管理状况即水资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水相关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协调程度,以及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这种思想,在选择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区域以水资源为主导因素的资源-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复合系统的内部非常复杂,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求建立的指标体系层次分明,不仅要反映各子系统的特征,更要体现水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2全面性与概括性相结合。所选择的指标既要尽量全面的反映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一复合系统的各个方面,又要精炼,避免信息重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精度。
  3.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建立的指标体系往往在理论上反映较好,但实践性不强。因此,在选择指标时,不能脱离指标相关资料信息条件的实际,尽量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具有综合性的指标,使得确立的指标体系简洁明确,易于计算和分析。
  3.3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作为一个系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因此,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3.4量化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着很大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量化研究的角度,提出量化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3.4.1准则问题
  就先行水资源规划准则而言,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技术效率、和实施的可靠性。尽管他们仍然被应用,但是,就现状而言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21世纪议程》要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度,已迫切需要逐步改变到新的行为准则。遵循以下三个准则:A.可承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不允许破坏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如空气、水、土壤等),即处在可承载的最大限度之内,以保证人类福利水平至少处在可生存状态。B.有效益: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当然,它与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有质的区别。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要求改善质量。它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C.可持续:可持续发展不仅考虑当代人,而且顾及到后代人。不仅要保证现代的发展,而且要保证未来的发展,是发展处在不断增加的趋势。
  3.4.2指标体系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中,由于具体区域(或流域)的事情千差万别,水资源规划方案也多种多样。研究水资源规划的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四大类,即社会经济指标、水资源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综合指标。每大类又有多个子类、子子类。
  3.4.3基础模型问题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源源不断地水资源。因此,水资源规划量化研究的对象系统应该界定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上。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有机的整体。那么,量化研究就需要建立这个复合系统的耦合模型。这是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量化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
  [2]刘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保障条件。中国水利,2001,(8):51-52.
  [3]夏军,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若干热点及讨论。人民长江,1997,(4),25-26.
  [4]郭海晋、姜兆雄,长江流域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利用。人民长江,1999,30(3):1-3.
  [5]熊耀湘等,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2(4):241-245.
  [6]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