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各地农产品价格 从农产品价格上涨谈保护农民利益
 

各地农产品价格 从农产品价格上涨谈保护农民利益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7:08 影响了:

  摘要:从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入手,得出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民收入变动高度相关这一结论,分析了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增收
  
  2005年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 979.88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占75.52%,而来自农业的收入又占到了整个家庭经营收入的67%。说明现阶段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仍是我省农民纯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60%,由此可见农业收入对我省农民收入增加至关重要。
  
  1农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除了对重要粮食品种设立了最低保护价外,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基本上由市场来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决定了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农民个体的议价能力和对市场信息的占有都处于匮乏状态,农民面临着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农业生产除了受市场的影响外,还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周期长且不易改变,所以说农产品的供给某种程度上具有刚性,短期价格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不足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其它产业的最大特点。一旦供求关系失衡,调整需要一个较长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14%;全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8.80%。甘肃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8.58%;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40%。从中可以得出,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农产品价格收入弹性为1.40,同期全国农产品价格收入弹性为1.98,可见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民收入增加的相关性非常高。至于甘肃省农产品价格收入弹性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重点集中在肉制品上,而甘肃省畜牧业收入只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14.05%。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非常规的价格上涨背后一定有深刻的原因,如果不重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不能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而且将有损于市场秩序的健康运行,进而会造成农产品供应安全,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我国CPI指标持续上涨,上半年同比上涨3.20%,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呈现出结构性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食品价格带动CPI上涨了2.50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和蛋价格的上涨。全国农产品价格平均上涨8.80%,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0%,蛋价格上涨27.90%,水产品价格上涨3.70%,鲜菜价格下降2.90%,鲜果下降2.90%,农产品价格上涨被认为是本轮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同期,甘肃省CPI上涨3.50%,农产品价格上涨6.14%,这也说明甘肃省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在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食品价格上涨对CPI影响权重大。
  
  2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农产品市场供给整体不足。目前国际农产品的价格与国内农产品的价格的相关性明显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供给偏低,价格持续上涨,并延续到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今年1~5月份,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80万吨,在2006年下降42.70%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1.50%,也就是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我们进口又少了,而出口又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5月份,出口506万吨,增长53.50%。
  2.2需求增加。一方面,工业用粮增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随着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对环保的越来越重视,工业用粮占用了越来越多的粮食资源,增加了对粮食需求,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直接消费粮食的比重在减少,但是对肉禽蛋的消费量在逐渐增加,饲料用粮需求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2.3成本上升。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同比上涨5.20%,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0个百分点,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从业者工资收入和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比较收益提高,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2.4农产品价格上涨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同样,农产品价格下跌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去年上半年,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90%,其中粮食上涨1.30%,肉禽及其制品下降7.70%,蛋价格下降10.90%。从某种意义上说,去年价格的下降导致供给减少,是造成今年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部分是恢复性上涨。
  2.5去年一些地区灾(疫)情的发生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是价格上涨的最直接原因。
  2.6当前流动性过剩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资产价格上涨很快,比价效应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前三种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的共性,通过市场本身调节资源流动,我们不必特别强调,需要特别关注后三种原因引起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短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小,从理论上讲,供给和需求容易达到长期均衡,但由于农业生产受市场与自然风险的双重制约,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不可控性,农产品供给一旦出了问题,短期内将得不到及时补充,不仅有损于正常的市场秩序,农民也只能“望利兴叹”。
  最近笔者在调研生猪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发现,面对猪肉价格大涨,养殖企业(户)对去年猪肉价格之低仍心有余悸,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担心今年价格大涨吸引太多的养殖企业(户)扩大养殖规模,导致新一轮的价格大跌。
  所以,缺乏农产品稳定供应机制,农业只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境。如何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产品供给,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而且有利于经济稳定运行。
  
  3稳定农产品供给,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3.1切实落实重点农产品国家储备制度,利用国家储备削平供给的波峰波谷。农产品储备是农产品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连接生产、流通、消费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确保农产品持续、均衡、安全供给的重要手段。保持适度的农产品储备,对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体上讲,国家后备储备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丰吞歉吐功能,但还远未达到灵活高效的要求。目前,我国后备储备的地域分布、品种结构分布及储备规模不尽合理。后备储备的布局应考虑到当农产品供大于求时,要有利于农产品收购,保护农民利益,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要有利于农产品的抛售,保持市场稳定;在品种结构上应建立针对重点农产品的优质、足额、规模储备。今年,面对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商务部高调宣布动用国家储备,但由于储备不足,并没有平抑肉价。
  3.2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及覆盖面,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具有化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作用,它能通过及时充分的保险赔款,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可以对农业生产实施产前产后的经济补偿,稳定农民收入;减轻政府在灾后筹措救灾的财政负担,保障灾后损失得到稳定的补偿,增强农业防灾抗损能力。
  但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突出特点是:费率高、覆盖面窄,而覆盖率低是导致目前农业保险费率高的重要原因。由此,农业保险陷入了这样一种困境:高保费率→投保能力和意愿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覆盖率低→高赔付率→有效供给不足→高保费率投保能力和意愿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覆盖率低→高赔付率→有效供给不足……。这种恶性循环使我国农业保险最终陷入发展的“陷阱”。
  农业保险具有经营成本高,风险高,费率高等特点,如果完全依靠商业保险,必然会出现供给不足,商业保险公司很难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的重任。所以应该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在WTO规则中,农业保险是符合WTO规则的“绿箱”政策,为世贸规则所允许,不像其他政策性补贴手段那样容易引发贸易争端。所以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农业保险手段对农业进行支持。
  3.3提高农业补贴水平,扩大农业补贴品种。农业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政策。我国农业的高度分散性决定农业更易于受市场影响,从而具有更大的风险性。针对近日我国大面积出现“疯狂的猪肉”,中央四部委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稳定价格、保障供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对稳定猪肉价格起到了很好效果,但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农产品不可能及时随着市场需求进行平衡调剂,所以如果目前的措施仅限于猪肉生产的话,下一步难免不会出现牛肉、鸡肉等其它畜产品价格受产量失衡而大起大落,甚至波及粮食生产。发达国家为稳定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水平,鼓励其生产积极性,大都制定了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当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保护价格时,政府就按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或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支付差价补贴。从长远看,政府应在WTO允许范围内,建立针对所有农产品生产的补贴机制,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3.4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促使农业生产与市场更好对接。当前,农业生产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更多受市场因素影响。在市场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做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有助于政府有效调节、指导农业生产以及引导生产者自发调整生产规模和种类。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信息和农村信息缺乏有效交换,信息严重不对称,对农民来讲,很难在市场中及时寻找和准确解读市场需求,从而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产品产量,常常是信息暴露出来后,才跟风行动,因而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农业生产始终走不出“旺销―扩种―卖难”的怪圈。
  目前,我国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4 372家(2005年7月23日),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内。但目前绝大多数农业信息网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反映现象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宏观决策和经营者微观决策的信息较少。真正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农业生产进行服务的网站及信息非常有限,农民能得到的信息就更为有限,信息闭塞使农民无法把握市场,市场因素方面多表现为信息不畅和信息不对称。信息服务方面明显不足:以猪肉为例,去年上半年价格达到了很低,2006春节期间竟低于青椒价格,当大家都在发出吃菜不如吃肉的感慨时,谁也没有料想到这一“肉贱伤农”信号会对今年的猪肉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根据当时的市场反应向政府及生产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预警,恐怕不会酿成这样的风波。
  3.5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当前,农产品过剩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及区域性过剩,二者均会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结构性过剩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解决,而区域性过剩必须借助于流通渠道来调剂,在国际化统一市场形成的今天,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缓解区域性短缺,避免因局部的过剩或短缺加剧市场波动。近几年来,农产品绿色通道对于畅通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相对于我国各地种植业结构差异大的现状,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仍显欠缺。如黑龙江省建三江是我国三大粮仓之一,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却卡在铁路运输上,目前,该地的粮食运输仍一直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为运粮难付出代价的绝不仅仅是农民,粮食的运输渠道出现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产区的粮食积压、陈化甚至霉变,而浙江、江苏、上海这些粮食需求地区却会面临粮食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甚至是粮荒的危机。粮食的生产、收购、运输、消费就像是一条河流,这中间的任何一段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上游洪灾、下游干旱,所付出的将会是巨大的代价。再比如今年海南的香蕉事件,当地收购价格仅有0.10元/kg、甚至拿去喂猪的时候,北方地区价格仍保持在2~3元/kg。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流通环节受阻对生产者、消费者来讲都是一种损失与浪费。
  保护农民利益的主要措施是保持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性。这种连续性需要政府予以扶持,综合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帮助农民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猪肉大涨背后是政府某些服务的缺位,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肉价及其它农产品的大起大落就在所难免。只不过,今天是猪肉香蕉,明天可能是牛奶、鸡蛋罢了。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2] 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0%.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07-07-25.
  [3] 应从猪肉价格暴涨中吸取教训.东方网,2007-05-23.
  [4] 中国粮食问题调查:粮食运输能力成为农业发展瓶颈.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6-2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