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浙江:抢跑现代服务业:浙江服务业
 

浙江:抢跑现代服务业:浙江服务业

发布时间:2019-03-14 03:59:59 影响了:

  在全球制造业向服务业快速转型的今天,中国的服务业正在努力复制制造业曾经的繁荣。   浙江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却是中国最大的中小企业摇篮之一。不但在港口运输、旅游业等传统的服务业领先全国,而且浙江的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也正在迅速崛起。
  
  一个国家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也必将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连续多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都居全国首位,浙江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也列全国省区前茅。2007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646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扩大了2.4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7%。2008年前8个月,服务业投资增长20.6%,高出限额以上投资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
  浙江的服务业,如曾经的制造业一样,正在迅速生根发芽。杭州新农门、杭州康集团、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义乌运输场站建设公司、义乌商城集团……从杭州到绍兴、从义乌到宁波,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批企业。它们虽然规模不大,名不见经传,甚至地处偏僻,却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它们悄悄诞生于细分行业,对于外人而言可能是鲜为人知,但是借助信息化的优势,却让同行瞩目。
  
  公共服务平台拓荒
  
  2005年创立的杭州新农门网站活像一个从草莽中走出的企业。其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肖克文的名片上只印了“掌门”二字,连办公室房间的名字都叫做武当、华山、衡山……正是这样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网站,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一体化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
  在肖克文看来,新农门是这个行业中的一名拓荒者。“在各地企业的用工需要和大量的闲散劳动力之间缺少了某种信息的沟通渠道。一方面,企业缺少合适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工却在大城市盲目徘徊,一些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无法立刻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平台把两者对接起来,以引导这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进入新农门的页面,可以看到各种企业及工种介绍,还有具体的薪酬。同时,网站还提供了全国约千所相应的职业学校培训信息。
  “新农门网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农民工了解信息,按照实际需求引导其合理流动。我们就是希望将‘培训―转移―使用―评测―服务’系统化地连起来,提供一条龙服务。”肖克文介绍,“到城市寻求就业的农民工只是‘半成品’,合格的蓝领则是‘成品’,我们就是服务将‘半成品’培训成‘成品’的过程。”
  肖克文表示,为那些农民工提供一条龙的系统服务,正是新农门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对于这个社会来说,简单的信息罗列并不能产生多少社会效益。”
  新农门建立了多达15000所正规职业教育机构的联盟,占全国总体职业教育机构的1/3左右,并为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培训计划,达到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同时,与湖北、青海、甘肃、重庆、山东、安徽等省政府级单位进行“阳光工程”合作,与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机构的就业办合作,进行技校学生的转移。在使用层面,新农门与目前的700多个付费会员,2000多家试用期会员合作,跟踪通过平台转移的劳工,并定期回访。
  “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整合劳务行业,为全国各地的劳动中介、职业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便捷的渠道,找到最需要的人。至今为止,新农门已经连续成功转移10万农民工,每天供需信息达1000多条。”肖克文说。
  浙江既是用工的大省,也是商品的大省。在人力资源信息出现鸿沟的同时,商品信息之间也存在着传播渠道不通畅的问题。
  1982年,义乌小商品城初创时,经销的还是连注册商标都没有的小商品。如今,在现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群中,知名品牌随处可见,很难在这里找到所谓的“小商品”。目前,义乌拥有11.5万家商户、1.47万家民营企业、610家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1968家外国企业常驻办事机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超市”。即便只在义乌小商品城内的每个商铺待上一分钟,也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所有商铺逛完一遍。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义乌商城开始搭建网上虚拟市场,小商品城逐步涉足电子商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网站就是一个以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小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它集小商品信息发布、供需信息交流、服务信息咨询为一体,服务于有形市场; 以有形市场为基础的同时,包含了市场管理服务、VIP采购工作平台、产品信息发布、官方信息发布、公共信息发布、行业资讯信息发布、采购商供应商服务中心、市场信用、物流、行业垂直网站等功能于一体。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总裁助理赵文革告诉记者,目前作为国内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平台,他们的网站通过宽带、网上交易,为商贩提供了虚拟的公共平台,带动零售业信息化发展,是义乌商城集团的最大优势。作为物理平台,义乌商城集团组建了三大市场群和会展体育中心的城域网,实现了三大市场的互通互联,同时全部实现电子化办公。国际商贸城投资近一亿元,实现了所有商位全部宽带接入。截至2008年6月,市场宽带用户数已突破19000户,其中国际商贸城的普及率达65%。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拨浪鼓’平台,是一个可进行即时交流、服务、进销存的系统。” 赵文革说,“这种‘物理上分散、虚拟上集中’的形式将是未来我们商业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物流打造核心竞争力
  
  说起康电子商务,在杭州百姓的脑海中会马上浮现出冰淇淋、速冻水饺和冷鲜食品。96188、宜康便利店等扎根民间、服务大众的电子商务服务已经变成了很多杭城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第三方物流的代表,康集团打造了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和城市物流配送系统。
  在冷鲜食品这个低门槛的传统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营环境,什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冷鲜食品从生产、上架售卖,再到消费者手中,不仅是一个制造过程,还是一个集成了制造、销售、物流的供应链。”康集团副总经理俞红勇表示: “看清了这个过程,康便提出了‘以商贸带制造,以制造促商贸,先工贸后物流’的发展战略,积极向冷鲜食品制造服务业转型。”
  康现代冷链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应用是2008年杭州重点信息化项目。为了集约利用土地,康通过高位窄通道堆高技术和大容量高位冷库存储技术,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达50%以上,并且通过与供应链的制造环节、商流渠道、储运渠道有效集成,提高了配送速度。
  在现代物流的建设上,康与台湾地区的企业合作,结合先进低温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一体作业管理能力,提供冷链订单、仓储、配送、分拣及各式流通加工等现代化物流管理一条龙服务。目前,物流中心作业水平可达到全面信息化物流管理,存储能力达到3.8托盘/平方米,吞吐能力达到2000托盘/日。
  作为创新型营销模式,康借助日益发展的网络和通信手段,以96188呼叫中心体系为核心,不断拓宽着电子商务的平台,建成了一座足不出户就触手可及的“门前货架”。杭州百姓通过网络和订购电话,可以365天24小时全天候订购获得同时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服务。
  义乌的小商品城为何能誉满世界,除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优势,更为重要的一个优势也是物流。今天,如果用户在义乌买了一个产品,第二天就可以通过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送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这是国内其他小商品市场都难以做到的。
  2007年,义乌出口集装箱量4万~5万标箱,占杭州关区总量的45%。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内,不仅聚集着十多家货运代理公司和七八家中外船运公司,还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监管智能仓库,从报关到商检、调度等各个现代物流环节一应俱全。
  但是,影响义乌许多企业业务效率的关键点也反映在了物流环节,主要体现为物流的转换环节多、配送及时率低、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物品送达不及时和管理跟踪不准确。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义乌运输场站建设公司很早就开始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2002年,他们开发了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包括总部业务管理控制分系统、国际物流分系统、国内物流分系统、生产企业分销管理系统四部分。2005年,公司对该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了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义乌物流网”,并于2006年上网运行。这套系统以“展示平台、发布功能、信息查询、配送服务”为主线,集服务、管理、咨询等功能为一体。负责国际物流中心出口集装箱出场信息查询功能,则采集发布义乌托运市场至全国195个大中城市的货运参考价格,为国际货代或船公司等企业提供集装箱海运参考价格的信息。
  此外,义乌运输场站建设公司与浙江省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合作,还搭建了一个集政务与商务功能为一体的通关服务信息平台,以此推动浙江省国际物流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我们经过研发,推出了‘浙江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整合进出口集装箱,能够实现‘双重运输’。”义乌运输场站建设经营有限公司董事楼武斌告诉记者,“所谓‘双重运输’是对物流的革命性改造。它通过信息化手段,用虚拟空间解决了物理问题。系统包括了信息匹配、进出口信息浏览、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车队管理、堆场管理和进出口信息查询6大模块25项功能。”
  楼武斌认为,对物流服务系统的合理改造,并非简单地将现有物流“信息化”,而是通过第四方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整合的物流服务,如信息统一交换、报关、电子支付、报关信息自动处理与共享交换。
  
  领跑生产性服务业
  
  即便不懂如何造汽车、如何纺织、如何印染,不懂购买原料或市场推广,没有厂房、设备、资金和员工,也能够创办一家企业。这并不是投资陷阱,而是一种新型制造方式――生产性服务业。从购买原材料、了解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服务、展示产品与洽谈业务等,都可以借助一系列的“XX中心”来实现。
  随着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浙江制造”的内含日益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正迅速崛起。资料显示,浙江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接近整个服务业的一半。
  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便是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一个领跑者。浙江纺织产业是全国纺织行业的排头兵。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浙江纺织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国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2006年10月,浙江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短短两年,科技中心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构架,形成了研发――中试――产业化――技术服务一条龙推进的全程服务体系。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轻纺科技中心为绍兴近千家企业提供了全程技术服务和资源共享。尤其在纺织面料创意设计、原创花样设计、数码织造、数码印花、激光制网等方面具备国内领先技术,而且服务面还扩展涵盖了省内2/3的纺织企业。
  通过建立行业信息中心和ASP服务平台,轻纺科技中心还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花样资源库共享服务和国际流行面料信息查询及订购服务,为纺织企业提供管理信息系统、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
  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开发了“数码全真像景织物及个性化服饰面料”的制造工艺,通过对“织物与书画艺术品逼真度模拟”和“织物组织结构与色彩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仿真效果极佳的丝织艺术品大批量生产能力。他们自主开发的激光照排机、激光制网机、牛仔激光成像机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并出口东南亚。
  可以说,信息化的“工业化”推广应用形式在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得到最直接的体现。纺织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纺织”的概念已经不仅是以前的纺纱。“很多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中,纺织产业现在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应用是作为推动整个产业链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院长胡克勤如是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