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_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_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发布时间:2019-03-30 04:14:03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54-01  中学数学教学要讲求实效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探究的过程,它充满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学习的过程,形成形象而生动的印象,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
  一、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应由学生的学习所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改进教法。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的载体,为学生主体提供一个适合的情境,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主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即在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情境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应当说,许多数学概念及运用都有实际背景。真实的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理解数学知识提供机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教学概率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了这样一张海报:为庆祝五·一,本商场特举行抽奖活动,凡购物者都可以参加:摸到红球可获得价值800元的掌上电脑,摸到绿球可获得价值180元的复读机一台,欢迎顾客参加。让学生读后,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时,学生回答想参加,教师问学生想不想中奖时:学生说想。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这样一下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如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习数学。
  2、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解决”为学习的载体。
  美国著名数孛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且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把“内容本位”教学转化为“学生本位”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数学知识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由浅入深、由封闭到开放的问题,并由问题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交流性。
  3、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构建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主观反映,是主体对自己经验的理解和意义化。学习是靠认识主体凭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已的建构来完成。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数学是一门以探索自然规律为基础的学科,我们的课堂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关注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所给问题,去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归纳及应用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来获取知识,加强理解建立数学模型,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并从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对几何的概念、推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后,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开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探索证明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针对学生的证明,教师再引导大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选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写出推理过程。通过这样深入的实践、认识、探究,学生对定理的题设、结论有了充分了解,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增强了思维能力。
  三、在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开展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要强调切实性。问题情境应当与当前的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够从中引出课题是概括出有关知识的基础,不能为了吸引学生暂时的注意力而“创造”出一些“情境”来,与当前内容关系不大的情境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交流活动要有有效性。数学教学中引入的活动要与理解当前数学知识中的本质紧密联系,通过活动能够形成理解知识本质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如何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重在适时引导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去主动探索、实践、解决问题。
  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因材施教地开展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应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力求丰富生动、新颖有趣,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疲劳感。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一节时,先安排学生观察已准备好的风筝模型,让同学们明白,只有平衡才能使风筝放飞成功。我这时提出,平衡的根据是什呢?今天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拿出巳准备好的剪刀、纸、画笔,通过画图、折纸等活动,进行观察思考,找出对折前后的图案之间的关系、对应点的连线和对折的位置关系。这样一来,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他们理解并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同时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接触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因而提高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