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苗族妇女服饰特点【浅论唐代妇女服饰特点】
 

苗族妇女服饰特点【浅论唐代妇女服饰特点】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6:57 影响了:

  【摘 要】大唐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在众多的文化精华当中,唐代妇女服饰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唐代妇女服饰在开明的政策下呈现出的开放大度、兼容并蓄,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符号。
  【关键词】唐代;服饰;特点
  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灿烂。而在众多唐朝的文化精华中,唐代妇女服饰是其表现之一。唐代妇女服饰以其款式众多、色彩绚丽、手法求新、风格华美,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的华美篇章。
  一、变化迅速的首服
  在数千年的封建王朝里,女子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给人的印象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唐代的女子却不同,《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唐代女子“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这对妇女而言无疑是一种解放和进步。
  唐代女子所着首服以羃罹和帷帽为主。羃罹大约在北朝以后传入中原,到了唐代时已成为妇女的首选首服,男子极少使用。羃罹类似现在阿拉伯妇女出门包裹头脸的面巾,较长,由半透明的纱质制成,外人看不见。唐代妇女一般在外出骑马或远行时使用,其作用不再是为了防御风沙,而是为了不让路人窥见其面目。“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羃罹。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 [1]
  唐代中期开始,羃罹开始被帷帽取代,“永徽后,乃用帷帽,拖裙及颈,颇为浅露。至神龙末,羃罹始绝。” [2]帷帽是一种带有面纱的帽子,“女子之帷帽,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 [3]帷帽与羃罹同为妇女首服,相比之下,帷帽的遮蔽面相对要小,面部及颈部基本外露,是一种相对较为开放的首服。帷帽出现于隋朝,唐代早期因羃罹的盛行,帷帽曾一度废止。唐高宗时,帷帽再度兴起,并逐渐取代了羃罹。“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则天之后,帷帽大行,羃罹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羃罹之制。”[4]羃罹的衰落和帷帽的重新流行,与唐代社会风尚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自中唐开始,妇女逐渐摆脱了传统礼教的束缚,自由开放,头蒙羃罹外出显然不便,而帷帽简洁轻便,可将脸部和颈部露出,自然受到了不愿受束缚的妇女的青睐。尽管朝廷曾下令干涉,帷帽最终还是取代羃罹而成为妇女流行的首服。
  唐玄宗开元年间,帷帽又被胡帽取代。“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 [5]来自异域的各种胡帽,色彩艳丽,很快又被喜好时髦的女子所采用,成为新流行起来的首服,盛行一时的帷帽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
  随着唐代社会风尚日益开放,妇女不仅开始靓妆露面,装饰也日益繁多。女子的发髻、妆容变化多种多样,风姿俏美,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流行高髻,髻式多样。据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髻鬟品》一文记载,唐朝在这一时期所创的发型就达百余种以上。唐代女子妆容极尽考究,种种妆饰与衣着相搭配,蔚然成风,实在是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二、兼容并蓄的胡服
  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善于包容吸收,在服饰方面亦是如此。当时胡汉交流十分密切。丝绸古道畅通无阻,许多异域民族的物品传入中原,受到了唐人的喜爱。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胡服的盛行。
  “所谓‘胡服胡帽’,即衣袖窄小条纹卷口袴及软棉靴等等,在近年出土大量画塑上反映,时代多较早些。在开元、天宝以前,武则天时代,便已成为一时社会时髦。开元、天宝时,却已有了新的变化、新的爱好,且难于发现所谓‘胡服’痕迹。” [6]
  唐代胡服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实北齐以来男子所常穿,至于妇女穿它,或受当时西北民族(如高昌、回鹘)文化的影响,间接即波斯诸国影响。特征为高髻,戴尖锥形浑脱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间用锦绣缘饰,钗缕带,条纹毛织物小口袴,软绵透空靴,眉间有黄星靥子,面颊间加月牙儿点装。后一期则在元和以后,主要受吐蕃影响,重点在头部发式和面部化妆。特征为变鬟椎髻,乌膏注唇,脸涂黄粉,眉细细的作八字式低颦,即唐人所谓‘囚妆’、‘啼妆’、‘泪妆’,和衣着无关。如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所咏,十分传神。” [7]
  唐代盛行胡服的原因,可能与当时舞蹈的流行有关。初唐时期,长安音乐舞蹈文化兴盛,受“胡风”影响与上层社会的推崇,西域的舞蹈异常流行,遍及全国,庙堂及民间无不受其影响,因此胡服也流行起来,流波所及,“胡服”、“胡妆”等成为百姓极力效仿的妆扮。“自北朝以来,男女衣饰多尚胡服窄袖,唐初犹尔,至开元后稍博。大和六年敕定,袍袄等曳地不得长二寸已上,衣袖不得广一尺三寸以上,妇人制裙不得阔五幅已上。裙条曳地不得长三寸以上,襦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以上。” [8]
  胡服的盛行除了与胡舞的盛行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唐代实行的开放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唐代在对待异国文化上的大度、包容的气度,交融、吸收成风主流,使得当时的长安城到处异彩纷呈:民风、民俗竞相涌现,各式各样的服饰,五花八门的语言,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胡服、胡妆等胡风为唐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唐人的文化影响颇深。元稹为诗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9]可见,胡化的作用不是一朝一代之事,且影响力深远。
  三、开放大气的尚男装
  唐代女子有着妩媚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着阳刚的一面。唐代女子一改弱不禁风、任人摆布的弱女子形象,与前代女子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女着男装”一直被认为是不守妇道的表现,因为这是与封建礼教相对立的一种反映。而在唐代尤其是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服饰现象却极为盛行,颇为时尚。“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10]妇女穿着园领袍衫、头戴幞头、脚登皮靴的装束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风气。而女子可着丈夫的靴、衫、帽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这种装束的认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