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归来兮【归来兮,丢失了的敬畏】
 

归来兮【归来兮,丢失了的敬畏】

发布时间:2019-04-05 05:28:11 影响了:

  “北京是一座缺少敬畏感的城市。”日前,几位朋友聚会,席间在谈及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事件时,一位朋友不无感慨地说,“偌大个北京,怎么就容纳不下两位先生的故居?”  朋友的话虽率直而犀利,细细想之,却也言之凿凿,值得深思。
  众所周知,北京是文化古都,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北京曾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许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可供后人缅怀、凭吊的故居。然而,在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中,有太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荡为平地,毁于一旦。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遗存缺少敬畏感。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享誉中外的杰出古建筑学家。他们一生致力于保护古建筑,呼吁保护北京城墙和古都风貌。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梁思成在其提交北京市政府的《新北京城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改建中保持它的传统风格。”可是,梁思成不曾想到,他的建议不仅没能唤醒决策者的良知,反倒眼睁睁地目睹了北京城墙、永定门、广安门、阜成门、西直门等十多座古建筑惨遭毁灭性的拆除。面对此番情形,梁思成将满腔忧愤化作一声长叹:“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对此,林徽因更为义愤填膺:“你们拆去的是有着800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逝者长已矣,往事不可追。然而,有谁能够想到,2012年1月27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竟也难逃被拆的厄运!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位于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旧门牌为3号)。从1932年到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曾在此居住了六年。特别是他们家的会客厅,曾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举行“文化沙龙”的场所——每逢星期六下午,文化名流都会聚集于此,谈笑天下事,纵论古今情。如周培源、陈岱孙、叶公超、胡适、朱光潜、常书鸿、徐志摩、卞之琳、沈从文、萧乾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可以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见证了“京派文学”最初的形成和后来的崛起,极具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正因此,林徽因夫妇故居被拆的消息传来,舆论为之哗然。正如一位建筑评论家所说:“‘梁林故居’对于后人来说,是勾起历史记忆的场所,强拆它,如同一次对精神的虐杀。”
  敬畏者,乃尊敬且畏惧也。敬畏感作为一种复杂的、矛盾的综合性情感,兼具了“敬”与“畏”的双重内涵。推而论之,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感,就会为一己之利而丧失良知,大胆妄为,甚至“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马克思语)。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敬畏感。倘若一座城市缺失了敬畏感,就会在利益驱使下为所欲为,无所禁忌,甚至干出无法无天的事。2011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警告:“从建国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钱建了很多假的东西。”
  建设一个历史名城,要上百年甚至数千年;而毁灭一个历史名城,瞬间就可做到。值此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手下留情,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下几处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呢?相信,只要我们心存对历史、对文化、对城市的敬畏感,就能抵御GDP诱惑,就不会再去干上愧列祖列宗、下愧子子孙孙的事情了。
  归来兮,丢失了的敬畏感!
  (作者系中国检科院战略所所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