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铜元藏趣 博雅集藏湖南省造20文铜元
 

铜元藏趣 博雅集藏湖南省造20文铜元

发布时间:2019-04-15 04:10:42 影响了:

  铜元,俗称“铜板”或曰为“铜铬子”。从几十年前的一文不值,到现在的身价百万,也许你会说那是天方夜谭。然而,如此传奇的故事却由一枚枚小小的铜元在书写。  由于在民国期間的大量铸行,曾进入老百姓的千家万户,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年岁稍长的人,都能耳熟能详,还有人亲手使用过。但因为当时的社会时局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人们无暇顾及或很少有人留心收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饥区的灾民不去种兰花,贾府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一样。记得1982年暑假,曾和老同学李广宁一起在县土产公司收购站,仅花一块钱就买下一大串古钱(多为普品)之事,如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再说,谁也无法料到这么多年来价格一直走低的破烂货,在今时今日竟能与“宝马”、“奔驰”等相提并论。据《中国收藏-钱币》杂志2010年第四期《中国机制币海外上演“让价格飞”》一文称:“12月3日在香港喜来登饭店举行的黄华枢中国和亚洲集藏拍卖之TOP10(注:铜元拍卖前十名):四川当三十40.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3.6万元;己酉中心汴大清铜币二十文12.6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3.5万元;余依次为河南五百文红铜样币68.3万元;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和袁世凯共和纪念币十文签字版,分别为人民币56万元;江西赣字辛亥大汉铜币十文人民币51万元;民国五年壹分签字和江苏无边花九尾龙白铜样币,分别为人民币49.3万元;民国廿二年山东贰拾文人民币36万元;民国二十五年广东壹仙人民币24.6万元……”
  铜元是古钱币收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虽不如其他古钱那样地位显赫、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但亦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制钱的不同特点,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过程,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此次香港亚洲集藏拍卖铜元前十名的成交价格,就是最有力的佐证。相反,正是由于铜元铸行的历史时間短、存世多、级别低、积淀少、“钱微位轻”的缘故,长期以来被人“瞧不起”,以至于很多人错过收藏机遇。
  笔者因自幼酷爱文学与书法,进而与古钱收藏结缘,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即开始古钱币的业余收藏。君不见,历代古钱币的钱文书法与撰写,几乎是千篇一律,概为通宝、元宝和重宝之类。仅其所冠年号不同,比如天德、天辅、天成;大朝、大德、大安;乾统、乾祜、乾隆等等,虽经数千年沿袭竟无一雷同。不仅钱文称谓名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并且在内涵上寓意深远,足见古钱文化的博大精深。钱文书法上,则更是别出心裁,真、草、隶、篆,形神兼备;点、挑、撇、刀,入木三分。单从书法艺术角度衡量,至今仍无人可以超越。诸如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造的玉箸篆书常平五铢,唐武德四年欧阳询隶书的开元通宝,宋太宗淳化元年御笔亲书真、行、草三体的淳化元宝和宋徽宗崇宁年間铸造的“瘦金体”崇宁通宝与大观通宝以及金太祖完颜曼御笔真书的天辅元宝与天眷通宝等,在历史上均堪称千古一绝。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钱文撰写,不仅在直观上为古钱币增添了秀色,给人带来以美的享受,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古钱币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反过来,书法则利用古钱币为载体,使“自己”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播和藉以持久的保存。二者互为利用,相得益彰,可谓是一举多得,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使我对古钱币的收藏如此执着,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为此几乎倾尽家中的全部积蓄,时常为购得一枚心仪的古钱币而东拼西凑,南跑北奔,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各个文化市场的角落。经过日积月累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始得占古钱大纲所列半数以上名家书法古钱被尽收囊中(铜元自不例外)。
  为增进古钱币的学习研究和相互交流,今特从自己的古钱藏品中甄选出若干稀见品和无载品,供大家交流和鉴赏。由于个人水平所限,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期盼各地泉友方家赐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