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_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_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9-06-12 04:15:44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新课程和新教材都是将“人”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精神需要精神的浇灌。一位作家曾说过: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之灯,一盏是勇气之灯。有了这两盏灯,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不错,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所给予孩子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尊重、欣赏、赞美和鼓励。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为他们高喊“加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们站起来!
  一次,我借助“说说我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同学们找出自己身上的十个优点,再从中选出最自信的一到两个方面,扩展成文。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一气呵成,洋溢在他们眼中的满是自信和自豪。让语文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是我追求的目标。
  “用”就是最好的“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参与学,也要参与教,这样学生就更能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会学。如在指导学生互改作文时,互评之前,老师先从作文格式、错字病句、中心、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互批作文,这样既能使学生尝到批阅作文的甘苦,又培养了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还有,在平时的单元测试中,让每位学生按照要求出一份试卷,同时写好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然后上交,学生再抽签决定互相答卷,答卷之后,由出题人进行评分阅卷。
  让学生互改作文、自己命题测试,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这样,学生就能增强主人翁意识,也才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们老师的责任就在于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用”知识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加大容量
  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集中地呈现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背影》一课,它的文学表象虽然比较浅显,可是文章面对的却是生活阅历较低的中学生,他们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体会较少,很难进入角色。此时利用多媒体把父亲那努力攀着的双手、慢慢向上的双脚、向左微倾又有点胖的背影展示出来,同时启发学生把这一活动着的背影与“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变卖典质还亏空,又添债办丧事,自己的远离”联系起来,设想自己是文中的“我”,此时学生的情感,犹如遇到电光石火,一下子被照亮了,他们会很快地投入到作品中去。
  再比如学习《海燕》一文时,用多媒体再现“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电、汹涌的波浪”,再配上“震耳的雷声、怒号的海啸”,老师顺水推舟,启发提示:想象海燕是怎样在此环境中“享受”生活中战斗的快乐的?海鸥、海鸭、企鹅们又是怎样躲避暴风雨的?面对创设的这一情境,学生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海燕同奋斗、共欢乐,充满豪壮的情怀和革命的热情。
  三、巧妙设疑,启迪智慧
  朱熹曾言:“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教材出发,大胆设疑,创设课文所没有呈现的情境,以丰富文本,实现文本的再创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本的丰富和再创造,能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做出有个性的多元化的反应。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从创造的高度出发,通过假设,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进行有个性的多元化的理解,使文本的价值得到充分的阐释。如在学习《我的老师》一课时,我提出一个假设:“假设海伦没有碰到沙利文老师,她的人生会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了无数种海伦的命运,在种种假设中,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丰富了文本,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再比如学习《空城计》时,我就假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统兵的是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又会施行的如何呢?”同学们从文本和历史出发,由分析司马昭和司马懿的性格,进而体会到诸葛亮施行空城计之所以成功在于他的知己知彼,这样就活化了文本,增进了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一篇课文,总会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创作的空间,我们称它为文章的“空白”。利用好文章的空白,通过与作者换位思考,展开想象,去演绎书中的情节,探索人物的命运,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添词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如《我的第一本书》一文中,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乔元贞、二黄毛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学生在续写中体验着情感的升华、感受着创作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老师要巧设疑问,还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作品。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就要聚焦课堂,致力于使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89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