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3:19 影响了: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都在一定的、变化的教学心理环境中进行,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论述影响高中数学课课堂心理环境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热情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4个有效的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高中数学;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98-02
  课堂心理环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效率的教师和学生心理的互动环境。它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与教师教授的心理环境两者共同形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高中数学课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想要提高高中数学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建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有效的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心理与行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高中数学课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使学生愿意接受高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并自觉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也是改变高中数学教育的长期尴尬境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有效手段。既然在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营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环境”呢?下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几点经验: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课堂心理环境的原因分析
  (一)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面对着严峻的升学压力,学校也面对着考核、排名的激烈竞争,学校往往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高考考试科目上。高中数学由于在高考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因此,无论是校领导、教师还是家长都给予了这门课极大的关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给数学学科增加了比较多的课时,使得同学们学习数学课程的时间更长。重压之下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背负了极大的心理、生理压力,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据调查,学生对某一门学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长,学生则会越容易感到紧张、疲劳,使得学习效率降低。
  (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一般遵循“因课而定,因文而定,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这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使得课堂教学乏味、呆板。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例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横式、理性泛化式。这些教学方式都各自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过于片面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运用这些过于片面、单一的教学方式就会达不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不能达到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效率大大的降低。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数学是数字的科学,由许多枯燥的公式、定义、定理以及解题技巧组成,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原定计划”“步步为营”,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或者容不得有不同主流的声音和观点,势必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厌恶情绪,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课课堂心理环境的策略
  教学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离不开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根据上面叙述的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影响高中数学课课堂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
  没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就不会有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一个问题具有唯一的答案,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将问题的答案限定了,在课堂上把预设好的结果灌输给学生,没有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独立思考。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的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调动自己的思维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枯燥的公式、定义以及解题技巧。那么同学们怎么样去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很好的运用解题技巧,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要靠学生的“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
  学生是否能对高中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的如何引导,教师应该用学生容易接受、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引入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还可以合理的运用图片、多媒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数学题、数学原理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等比数列”一节时候,可以利用大家都熟悉且有趣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兔子的前方1米处,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兔子追到1米处时,乌龟前进了1/10米,当兔子追到1/10米时,乌龟前进了1/100米;当兔子追到1/100米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米……我的问题设计是这样的(1)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兔子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是多少?(2)兔子能否追上乌龟?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从而引出了等比数列的定义。这样就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定义生动化、形象化了,很快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曾说过,“学生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入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融洽 、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舒心的教,学生才能开心的学。
  无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总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在这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摆正自己的位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道理运用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上其实也是相通的,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给了学生知识,但是没有传授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其实就像给了他们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的饥饿。既然教师教授的作用是如此之重,那么如何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使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呢?
  这个时候教师教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上课前,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将不懂的地方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带着疑问上课,学生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遵循难度梯度这个原则,使得提出的问题照顾到多数学生,调动多数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创造性、探索性,对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而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解决的目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课后,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主动询问课上的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学生能否接受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坦诚交流,只有这样的教与学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只有在这样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李建才,连四清.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中学数学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何小亚.与新课程同行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 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