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检验诊断】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检验诊断】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0:03 影响了:

  近期,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和辽宁等省,都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国家卫生部将该病暂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多生活在农村的山区、丘陵地带或森林地区。该地区常见有蜱虫,且患者多有被蜱虫叮咬的经历。
  蜱虫是一种黑褐色的硬壳、多足、米粒般大小的虫体,喜欢寄生在鹿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体表,以吸食动物的血液为生。它可以传播病毒性疾病。还有一种由波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叫做“莱姆病”,也是由蜱虫叮咬而传播的。近年来,到山区、森林地区旅游者日益增多,他们有可能被带有病毒的蜱虫叮咬而感染该病。
  该病患者的突出症状是发热,验血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还可有胃肠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疲劳无力和脉象缓慢等表现。大多数患者有血清中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的升高,而白细胞降低。该病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逐步加重,老年人或体质衰弱者可致死亡。
  该传染病的病原,经我国专家研究证明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布尼亚病毒是球形的、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它分为5个属。经研究确定这种新型病毒属于“白蛉热病毒属”,已知有68个不同的血清型。这种新型的病毒可能是一个新的血清型。
  关于该病的诊断,我国卫生部及时发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流行地区、流行季节、蜱虫叮咬史及上述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由于引起发热的病种复杂,蜱虫叮咬史常难确定,血小板减少又在许多急性感染中也时常出现,故该病常难以及时确诊。于是,检验诊断就成为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由于我国科学家已明确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基因序列,故用分子扩增技术自患者的血液中扩增病毒的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已成为重要的诊断依据。这种技术敏感、特异、可靠,尤其适合于早期快速的诊断,故目前已成为主要的检验诊断手段。如果患者已过急性期,血液中的病毒量将明显减少,而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已经出现。这时可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来检验患者血清中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抗体阳性或逐步升高表明患者感染了这种病毒。该方法对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地区人群感染状况的调查都有重要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形和气候多样,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多有蜱虫分布。当前旅游者越来越多,为这一新型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人们要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到山区或森林地区旅游要了解当地有无此病的发生,以防止肢体暴露而被蜱虫叮咬,防患于未然。该病是否还有其他的传播途径正在研究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