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从“南海一号”出水瓷器看古代海外贸易瓷器的生产变迁] 南海一号不能说的秘密
 

[从“南海一号”出水瓷器看古代海外贸易瓷器的生产变迁] 南海一号不能说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8:13 影响了:

  [摘要]“南海一号”古沉船是宋代古沉船中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船载文物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信息量之丰富,使得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水下考古界备受关注。仅从船载瓷器来看,囊括了宋代海外贸易瓷器的主要窑系品种。这些瓷器做工精美,体现了宋代海外贸易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其中蕴涵的大量历史信息,也是了解古代海外贸易瓷器生产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瓷器; 海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52-02
  南宋时期,一艘满载瓷器等货物的中国远洋货船在出港后不久,不知因何便沉没在距今广东省阳江市海岸线仅30余海里的水域。1987年,这条沉没了800多年的古船在一次海底沉船探查中被意外发现。当时,探查抓斗一次就从沉船中抓取上来247件文物,大部分为瓷器。至此,一座沉睡于海底近千年的瓷器宝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该沉船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由于发现于上下川岛海域,起初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创始人俞伟超先生将其定名为“南海一号”。
  在后来的多次水下发掘中,又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数量最多的仍为瓷器。经水下探查初步推测,该船型为福船,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高4.2米,满载排水量估计可达800吨,船货以瓷器为主,可能还载有较大量的铁器。“南海一号”沉没时,船体没有倾覆,而是稳稳地坐沉于海底淤泥之上,并逐渐被淤泥掩埋,使得该船除甲板上部结构外,没有遭到严重破坏解体。据推测,“南海一号”是从中国出发,目的地可能是东南亚或中东地区,船载的瓷器数量达6~8万件。如此巨大的文物数量和众多窑系的瓷器,其承载的信息量和学术研究价值超乎想象。
  中国对外瓷器贸易早在唐代就已经十分繁荣了,唐代在广州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但陆上丝绸之路依然是唐代瓷器输出的主要通道。宋代之前瓷器的外输情况虽然缺少文献记载,但现代考古研究证实,陆上丝绸之路所到的西亚,东西洋航路所及之处,都发现有唐瓷遗物。
  唐人陆羽在《茶经》中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可见唐人把瓷器视作银、玉一类器皿,并已经开始大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瓷器造型也多仿造金银器型制,也是一个证明。唐代瓷器生产有“南青北白”之说,也就是南方的越窑(今浙江省)青瓷系和北方邢窑(今河北省)白瓷系。湖南长沙窑和定窑(今河北省)白瓷的生产也具有很高水平。这四大窑系的瓷器构成了唐代外销瓷的主要品种。
  长沙窑在唐代外销瓷生产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长沙窑瓷器的生产始于中唐,盛于晚唐和五代,以青瓷为主,兼烧白瓷、酱釉、褐釉和绿彩瓷。装饰手法有贴花、刻画花、印花、镂空等,纹饰常见有婴戏、人物、双鸟、双鱼、蝴蝶、游龙、立狮、荷花、葵花、葡萄等。此外,长沙窑还擅长釉下彩绘,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青色。在瓷器造型方面,作为生产外销瓷的越窑、邢窑,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风格;长沙窑却开创性地根据国外的需求爱好,专烧外销专用的瓷器,从造型和纹饰上,具有明显的西亚、波斯风格。长沙窑瓷在晚唐和五代的鼎盛时期,成为外销瓷中产量最大的瓷器品种。
  宋代瓷器外销量更加巨大,据《萍洲可谈》记载:“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可见宋代海上瓷器贸易的繁荣。宋朝立国之初,就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宜。为便于运输,内地窑场纷纷转移至沿海地区,原来就位于沿海地区的越窑青瓷得以继续发展。后来,龙泉青瓷兴起,逐渐代替了越窑成为主要的外销瓷品种。同时,景德镇的青白瓷也加入了外销瓷的行列。至此,定窑白瓷、长沙窑瓷器等内地瓷窑产品逐渐退出了外销。宋代外销瓷的生产,基本上由沿海地区承担,由于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深受外销欢迎,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瓷窑纷纷大量仿制。位于陕西铜川的耀州窑在宋代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此,沿海地区的瓷窑也大量仿制耀州窑的产品。据考古调查证实,这类瓷窑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地区。此外,宋代海上贸易港口杭州、泉州、广州等地附近还出现了很多专供外销的地方名窑,泉州磁灶窑、福建德化窑就是比较著名的外销瓷窑。
  唐、宋外销瓷生产的这种变化,在“南海一号”出水的瓷器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到目前为止,“南海一号”出水的瓷器包括景德镇、龙泉、德化、磁灶、义窑、建窑等多个窑系的几十种类型瓷器产品。
  景德镇青白釉瓷器和龙泉窑系瓷器以碗、碟、盘为主;德化窑系瓷器器型比较丰富,有碗、壶、盘、罐、瓶、盒等,磁灶窑系和义窑系瓷器器型以碗为主。
  景德镇青白釉刻画花婴戏海水纹大碗
  景德镇青白釉是北宋年间景德镇制瓷工匠创烧出的一个瓷器品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俗称“影青”。影青瓷多采用刻画花、印花装饰。影青釉料含有较高的钙,烧成温度可达1300℃,此时釉料熔融,流动性大,流动的釉料在花纹凹处聚集,而在凸处堆积得较薄,釉薄处略显白,釉厚处颜色较深;加之器物刻画或模印的暗雕纹饰,在釉面上产生浓淡相间的装饰效果,因胎体半透明,光照之下,器物内外均可见隐约的淡青色及纹饰暗影,故称“映青”、“隐青”、“罩青”。影青瓷器釉的玻璃相清澈,釉质细腻莹润,胎质细洁,胎体轻薄,有着“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影青瓷出现后,迅速影响到福建、广东、浙江、广西、安徽等省区。特别是南宋时期,以景德镇为中心,福建、广东、安徽、浙江等地区的窑场大量仿制青白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南方青白窑系。
  龙泉窑属于南方青瓷系,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胎体较厚,造型规整,底足露胎处可见赭褐色窑红,釉层透明光亮,玻璃化较好,多粉青色。南宋时,釉面多呈葱青色,无开片,釉层肥厚,有黑胎和白胎,黑胎数量较少,大约占10%,但质量很好,胎薄釉厚,有紫口铁足特征。装饰手法简练奔放,流行刻画花、堆塑装饰手法。
  “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窑系瓷器器型品种较多,除常见的生活用瓷盘、碗器物外,还有罐、壶、瓶、盒等。德化窑是福建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地,仅宋代到清代的窑址遗迹,目前就发现180余处。明代时期的德化窑瓷器釉色纯白,透光度极好,釉中可隐见粉红或乳白,故称“象牙白”;清代德化白瓷,釉色微微泛青,釉质感较硬。德化窑在宋代始,十分重视外销,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烧制瓷器,宋元时期,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海陆输往海外的。
  德化窑系白釉印花四系罐
  “南海一号”的价值不仅在于它800年的历史,沉没在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上的这条宋代古船,由于船体结构保存较好,船载文物数量、种类和相关历史信息十分丰富完整,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随着对“南海一号”发掘工作的全面展开,海上丝路相关研究的空白领域将得到填补。
  [参考文献]
  [1]林瀚,张怀林.海外珍藏中华瑰宝:外销瓷[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李辉柄.两宋瓷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