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社会工作价值观有哪些_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社会工作价值观有哪些_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3:08 影响了:

  [摘要]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社会工作的实践导向要求高校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文章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培养方案设置入手,建立实验室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三者联动的专业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估指标体系、督导制度以及学校行政支持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化
  [作者简介]刘小霞(1979- ),女,河南洛阳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组织与社会福利研究。(上海 2014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66-02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极为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切实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环节,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之要义
  社会工作教育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是专业知识与技巧的传递过程;社会工作教育以实践为目标,理论要致力于应用。①社会工作的实践导向决定了其在专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社会工作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操作的重要平台。
  1.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以实践为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进行诠释。②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应用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突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改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改变案主及其环境状态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式教学为基本手段,强调双向互动和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2.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渗透和专业技巧的运用,关系到未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质素。要深刻把握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积极探索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专业实践教学的灵活多样性。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实务性和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情境,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和体验式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其次,专业实践教学的合作性。实践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模拟、实验室教学、校内实训,也包含校外实地实习,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实习机构、服务对象和督导等多方关系,要注意各方关系的协调,确保教学效果。最后,专业实践教学的灵魂和职业要求。“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③,专业价值观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育的前提。对未来社会工作者的培养,重中之重就是专业价值观的培养和内化。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内在性要求、社会工作实务界的反馈,以及社会工作培养国际化标准的要求,对于本科教育而言,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多层次、递进式培养方案的设置。在规划课程设计时,泰勒(Tyler)认为,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经验以及教育经验如何组织,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从学习者、社会和学科内容制定教育目标。④培养方案的拟订要符合社会工作的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要求。实务教学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体现多样化需求。实习方案设计要根据年级特点递进式展开。实习环节可遵循大一认知实习、大二大三专业课程实习和大四综合实习的模式,形成系统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2.多维度、层进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层面,围绕专业价值观的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多层次、多纬度地展开。
  首先,依托社会工作实验课的课堂实践——课堂学习形式的灵活性。课堂实践以课程为单位展开,课程实践和理论教学穿插并行。要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合理设计社会工作实验课和理论教学的时数。社会工作实验课要有专门的授课计划、授课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保障教学效果。实验课的设计和操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多样性。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心理体验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把专业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把模拟情景体验“移植”到生活中,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依托校内专业社团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形式的多样性。校内实践是相对校外实习而言的,和课堂实践互为补充。有限教学时数下的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外实践训练的补充。校内专业社团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社会工作专业社团——“社工之家”。它是一个专业的学生社团,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督导。学生以社团为平台,结合小组工作的理论学习,开展了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的“成长小组”,笔者作为该社团的督导老师全程指导该成长小组。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使小组工作的技巧得到很好的实践和锻炼,参加者也较早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和形式,增强了专业意识,均受益匪浅。最后,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开发的多元化。高校要积极拓展实习领域,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学校带教老师和机构指导老师的联动督导制度,明确督导职责,确保实习质量。督导要由具有实务经验的专业老师和机构专业社会工作者担任,要职责明确。要建立相应的实习监督和评估体系,保障实习效果。学校要提供实习的经费保障和制度支持,确保实习不流于形式。校外实习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递进式的设计模式。实习时间安排可以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保障服务时数。一贯式的实习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真正进入实务领域的机会,同时促使他们进行反思式学习,边学边练中扎实了基础,锻炼了能力,提升了专业素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