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浅谈素质教育下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浅谈素质教育下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4 03:46:17 影响了:

  摘要: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尽管目前对数学素质的内涵仍处在研究中,但纵观国内外数学教育界对数学素质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其含义:数学交流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可见,在国民数学素质的构成要素中,数学交流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交流 数学语言 合作学习
  一、加强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数学的功能已拓展到人类语言的交流领域;交流对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观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之间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形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解释、推断和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可以发展和深化对数学概念及原理的理解。
  二、形成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听书读写是数学交流的关键技巧,应视作数学课程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鼓励学生去思考及用口头或笔头解释他们探索的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去更清晰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写是进行数学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说写包括把一个问题或思想转化成新的形式,这种转化常常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来进行的。由听说所形成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时,他们能够把已经知道的语言与对他们来说暂时为未知数的数学内容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书写也是常用的交流方式。学生将问题解决以后,可以写出他们的解答过程。这可以帮助他们展示该问题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并能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思维方式。读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许多好的数学课外书籍对增长同学们的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都是很有益处的,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靠的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习。当一个学生与别人进行数学交流时,他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方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同学们加强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以促进外部交流的顺利进行。
  2.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听说读写都是数学语言的使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让他们掌握数学语言的有效途径,需从认识数学语言的特点入手。
  (1)简练
  数学语言之简练,一方面体现于量上之“少”,一方面则见著于质上之“精”。这是由于数学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属性和其思维的抽象性所决定的。
  (2)严密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的严密特点是数学科学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的反映。
  (3)精确
  数学语言精练决定的表达功能与日常语言粗浅模糊的表达功能是一个差别鲜明的对比。
  根据数学语言的上述特点,我们在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时,首先应加强语义、句法的教学。如果只限于句法的一种,那么学生将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不能把非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他们所学的知识将是形式主义的,无益的。其次是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他们的数学思想。解释猜想,阐述思想能增进对概念和原理更深的理解,这也是训练语言的好方法。数学语言的训练要有一个过程,从普通语言到数学语言及逻辑语言之间都有个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各有关术语的含义必须向同学们讲清楚。数学语言的训练应通过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即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进行。
  3.推行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种背景,我们认为应大力提倡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合作与交流是分不开的。合作交流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可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的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交流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将得到淡化,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转变。在这中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最高拥有者,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他将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对学生的“合作“结果进行分析、评判,并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而学生的主体性将会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的后背,而是面对面地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这些新特点中的几乎所有项对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合作交流的基本要素是: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他们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内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每个小组的成功取决于该组内所有成员个人的共同努力;合作小组内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之间互相信任,做到求同存异,用高姿态对待本组内及小组间的冲突,并能做到自己解决这种冲突;对于每个成员个人完成的任务,小组内进行组内加工,形成具有本组水平的结论;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从合作交流的意义、构成要素及学习的过程来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交流,可以说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密不可分,只有在合作中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和能力。一般来说,过易、过难或难以合作、难以交流的内容,都不宜让学生合作学习。在一节课中安排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时机也应准确把握,每次合作学习的时间应充分。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日益成为人类交流的科学语言,同时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如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那样,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能从交流中获益”。
  
  参考文献:
  [1]万伟.“动态生成”是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初中数学研究,2010,(8).
  [2]张天孝.现代数学教学研究和实验.科学出版社.
  [3]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