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2:49 影响了:

   [摘要] 本文从研究生与本专生科定位不同的角度,指出研究生就业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的核心在于科研能力,并从就业指导、研究生培养和研究生自身定位等几个方面,结合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 科研能力 质量
  
  研究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学识渊博的社会精英。曾几何时,拥有研究生头衔就象征着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三高单位与高薪。因为按历年的统计数据看,研究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高,本科生比专科生高,仿佛成了定律。但是,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就业率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在某些地方发生了逆转。从吉林、四川等地传来的消息表明,在有些地方,大学中就业出现了一种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下降趋势明显。而2009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毕业生总数比上年陡增52万,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寒流”。甚至个别地方出现“被就业”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争议。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就业难似乎一时之间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热点。
  然而,就业难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我国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却一将难求。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联合通报了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为了招纳贤才,不少单位都开出了百万年薪、配房配车等优厚条件。应该看到,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就业状况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形势、行业的发展状况、所属高校的声誉、研究生在校期间所接受到教育、在校表现以及高校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等几个方面。其中,研究生自身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就业压力背景下脱颖而出,提高竞争力的根本。
  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强调专业能力
  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变化,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引导其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还教授学生面谈、社交、礼仪、选择服饰、撰写简历和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不可否认,这种就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就业率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就业服务的日趋完善和国家层面超常规政策的失效,这种短期措施的潜力逐渐发挥殆尽,因此,就业压力必将长期存在。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招聘单位更看重的是其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并不是就业技巧的高明,而是其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研究生自身都应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帮助研究生找好定位,树立就业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专业能力的就业观念。
  二、研究生培养,着力提高专业水平
  1.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培养人才
  研究生顾名思义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研究生教育应该以“结合科研,锐意创新”为宗旨,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的选题、实践等工作,都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去完成,这都需要具体科研项目为支撑。因此,科学或技术研究是其工作的核心,也是有效锻炼其能力的直接手段。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接触过科研项目的研究生,没有深入进行科研选题、项目调研、研究方案制订、反复实验与经验教训的总结等过程,能够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和就业质量。因此,把导师的培养过程作为研究生的就业工作纳入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掌控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在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中,按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高层次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及出版专著数,科研成果获奖数等条件顺序进行遴选,使一些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在招生数量上适当倾斜。这样可使学生都得到较为充分的科研锻炼,不至于出现学生没有项目做的情况。另一方面,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导师的指导也是分不开的。为此,不仅年轻导师,已经上岗的老导师也应该定期参加培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各类培训活动,为研究生导师提供培训交流、观摩和互动的平台,帮助导师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胜任导师职责。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个性化培养
  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急剧膨胀,其数量与博士生数量越来越悬殊。因此,当前的硕士阶段已不再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阶段,硕士也脱离了早期过渡学位的定位。如国外的硕士学位,一般就是培养一些很实际的操作人员,与市场接轨。而随着我们的科技发展,我们的技术进步了,我们就会极其需要技术方面的专才,美国都是让硕士学位的人去做专业的技术人员,而绝不是一味地培养所谓学术型的人才,不然很容易造成学历贬值。
  幸运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快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的改革步伐,教育部在2009年3月6日宣布,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将进行重大调整,研究生培养将从过去的研究型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针对社会需求,对专业研究生和学术研究生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将研究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考核的终极目标的做法进行改革,更加注重研究生能力和思维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以发表论文多少或高低作为研究生毕业和准许答辩的硬性指标。此项决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步骤。
  3.制定合理系统的研究生培养的考核机制
  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表现为“严进宽出”、一考定终身的现象严重,学生只要通过了入学考试关,基本上就等于拿到了学位,缺乏学习压力和足够的动力。一些学生考研的初衷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左,入学后学习目标偏离和研究动机缺乏。同时,应试教育导致生源研究基础薄弱,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基于就业考虑而放松了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的学习,缺乏起码的研究能力。
  因此,制定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考核机制迫在眉睫。打破研究生“零淘汰率”是加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淘汰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尖端、培养优秀,如果没有淘汰落后的机制,就不会产生最优秀的人才。因此,只有坚持“严出”原则,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对出口严格把关,对于提高生源质量也是一种保证。
  三、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1.明确认识,准确定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目前考研人群的动机和社会取向来看,虽不排除部分有志献身于科学的考生,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存在考研动机复杂(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素质、逃避就业压力、盲从等)、功利性强和缺乏科学精神等弊端。因此,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前,应该考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否适合自己。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对自己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正视自己的情况下,及早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2.“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前所述,研究生的核心在于“研究”,即探寻未知的世界。因此,研究生学习与其他阶段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差别,就是不再由老师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主要在自己钻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导师更多的是基于经验和洞察力提出研究方向。事实上,在某些具体问题或技术细节上,对导师而言也是陌生的未知的,研究生通过钻研也许会比导师了解得更为深入。实际上,在干中学,边干边学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通过实践的锻炼,研究生可以发现自身知识的漏洞,能力不足的方面,查遗补缺,培养自身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认识到,导师只是自己科研路上的领路人,要救生要通过自我教育和独立学术思想的形成,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最高境界。
  总之,从根本上来说,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是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体,从终身职业发展的角度,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行业、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自身价值,学会自我定位,树立就业的根本在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学校层面来说,应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学生本人来说,要学会学习,善于发现,敢于批判,勇于创新,逐步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独立的学术思想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祥武.“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就业率为何与学历“倒挂”.人民日报,2007-11-26.
  [2]袁新文,赵婀娜.我国助推大学生就业力度空前政策措施覆盖面之宽前所未有 毕业生陡增52万就业率与上年持平.人民日报,2009-7-20.
  [3]高路,李晓慧.揭开高校“被就业”暗藏的“天机”.新华社北京频道.
  [4]年薪百万配车配房 103单位招722名“海外高才”.华西都市报,2009-7-24.
  [5]何期.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