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主题与思考 [对主题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主题与思考 [对主题图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4:55 影响了:

  主题图是新课程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以大量的直观图示反映教学内容,主题图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尽管这些主题图都是静态的、范式的,但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十分注意把静态化的主题图演绎成动态化的教学活动。在主题图的处理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忽略了主题图蕴含的特定目标要求,偏离了教材文本的编写初衷。这一做法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充分领会主题图的丰富内涵
  
  主题图是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利用画面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它集知识性、教育性、人文性为一体,使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既灵活又生动,并能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充分领会主题图的丰富内涵。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拼组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理解了主题图的内涵,教学就可以这样组织一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注意观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边演示。描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图形拼组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将宽对折到长上,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并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时的运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种图形的一般拼组方法。
  
  二、创造性地应用主题图
  
  在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主题图进行处理,创造性地应用主题图。在处理主题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对主题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教学的实际教材是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开发编写的,它关注的是学校的共性,忽视了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学校情况,不可能适合所有学校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应用主题图。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乘车问题,主题图呈现的是小学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境。这一情境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可是对于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孩子)而言却是陌生的。教师教学中如果依旧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显然不能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把乘车的情境改为了猜玻璃球的游戏: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装有2颗玻璃球,然后教师放进去3颗,接着又放进去2颗,问:“请同学猜一猜,现在盒子里有多少颗玻璃球?你是怎么猜想的?”玩玻璃球是农村孩子十分熟悉的事情,很容易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了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二是把静态化的主题图演绎成动态化的教学活动,不是随心所欲地改编主题图,更不能背离教材文本所赋予的意义。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的加法,教材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分别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观察所摆小棒的主题图,旨在由主题图引出一图两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与运用。但有教师将主题图通过个性化加工处理后,改编成两次摆圆片的演示活动,分别用两幅动态图表示两道加法算式,致使教学成了学生早已熟知的一图一式加法教学,使数学问题失去了挑战性与思考性,且割裂了两道加法算式在同一图示背景下的内在联系,无法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同样一个主题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用数学算式的表示也有差别”这一目标,难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上述主题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主题图蕴含的一图两式这一基本目标,在第一次圆片演示后,根据演示图示作进一步指导――
  师: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刚才的列式是1+5=6,想想我们是怎样观察圆片的?(从左往右观察的)
  师:除了按这种顺序观察圆片,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从右往左看)加法算式还可以怎样表示?(5+1=6)
  这样,在同样一个主题图背景下,学生从两个角度观察思考,得出两个加法算式,有效地体现了教材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实现了教材文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为一图四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了抽象能力。
  (作者单位:绥宁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