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情景教学的误区 [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误区例谈]
 

情景教学的误区 [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误区例谈]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9:50 影响了:

  人本心理学者认为,把人的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却往往过于强调认知功能,而忽视了情感因素。1966年,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的“暗示教学法”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试验,获得了优于常规教学的效果。
  在我国,江苏南通的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通过三十年的实践和研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意境说”的营养,形成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教学思想,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这和建构主义“知识是情境化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情境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情境设计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意,或流于形式,或偏离目标,使情境教学走入误区。现就笔者接触到的语文教学中情境设计的个案进行简单的分析。
  其一,影视情境,遏制想象。一位教师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分析黛玉见到迎、探、惜的性格时。
  师:“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师:分别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师生讨论)
  生:迎春,温柔和气;探春,精干聪慧;惜春,柔弱幼小
  师:“那迎春、探春、惜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看电视剧《红楼梦》给我们展示的人物形象。”
  接着就展示电视剧中迎、探、惜的形象截图。
  师:这就是电视剧中展示给我们的形象,同学们看像不像?
  在分析王熙凤出场时“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句话时。
  师:电视剧《红楼梦》也描绘了王熙凤的形象,那么电视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接着反复播放电视剧中王熙凤出场讲这句话的场面。
  分析:文学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怎样建立,我们知道这形象只能建立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的感悟体会建构起来,而且每个人心中建构的形象是千差万别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如果以影视形象代替人物分析,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破坏了在学生心目中建构的人物形象,影响了学生感悟、赏析的整体氛围。
  其二,图画情景,喧宾夺主。在教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时,教师首先展示江南的烟雨迷蒙、小桥流水的图画意境,为的是将学生引入江南冬景的意境。在讲解“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的“悠闲境界”这一段时。
  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
  师:这冬霖景象有什么特点?
  生:悠闲,迷人。(文本中词语)
  师:这幅图景有哪些意象?
  生: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乌蓬小船,喧哗的酒客,灯光的月晕。
  师:这幅图景给你怎样的的感觉?(讨论)
  生:素朴淡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师: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我们能把这幅图景画出来吗?
  (师让两名学生上黑板画这幅图景,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然后加以点评。)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想象勾画出冬日江南寒村里的冬霖景象,都有自己的特点,我现在找了一幅图画,大家与之相比看看有什么不同?”(接着进行比较,请学生回答。)
  分析:作者郁达夫在文中营造的“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完全是自己的想象之境,为的是突出江南冬天的悠闲、迷人,这种意境也只能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去体认、感受、分享作者的独特感受,而不能把散文中的景、物当做实景实物。至于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指的是特定的诗,有的诗意是能画出来的,有的是画不出来的,本文所要营造的意境也不是画所能完全表现出来的。“因为诗中之画,画中之画,是静态的、刹那的,而诗以语言为媒介,是历时的、持续的。”“绝对地用画的优越来赞美诗的优越是一种盲从。……诗和画由于借助的工具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这样大,又这样容易被人忽视,很值得思考。”
  其三,音乐情境,形神分离。
  教师在教学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时,最后进行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张若虚的诗,作者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深远的意境。那么,我国有一首著名的古典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我们欣赏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这首乐曲所体现的意境究竟是怎样的,请大家欣赏以后把感想写出来。
  分析:古典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我们当然可能产生这样的想象: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但由音乐产生的想象和由语言文字产生的想象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只注重其形似,而忽略其本质区别,“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我们的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堂引进了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了影音手段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就给了学生美的感受和体验,果真是这样吗?语文课堂当然是离不开情境的,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但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背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把语文教学引入了误区。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围绕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国家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高中阶段学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两大方面。“语言素养主要指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精神素养主要指感性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的科学精神。”而语言素养是其中的核心。在语言素养中,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等,都只能通过语言学习来实现,除此别无他途。语文“文本的任何价值均应通过语言得以实现。”
  举凡大师或者名师,他们也讲究情境,也善于营造情境,但都没有离开语文的内容,也不一定非得有影视、图画、音乐等手段。梁启超开讲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个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由此可见,只有真正紧扣语言教学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才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景,才是启发学生心智、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情境。
  第二,要注意文学与影视、绘画、音乐的区别。影视是运用背景、人物语言、动作等视听艺术来表达的综合艺术,绘画是用线条、色彩来反映世界,音乐是用旋律来反映世界。在情境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到影视、绘画、音乐等与文学作品在表达手段方面的本质区别,决不能以影视、绘画、音乐代替语言教学。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影视、绘画、音乐等媒介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要明确这些情境是辅助性的,要适时、恰当,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技能、提升素养的目的。
  第三,要明确情境教学的适用对象。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主要实验对象是儿童,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她把情境主要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认为“小学儿童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必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推理情境的创设会促进这种过渡。”所以,对初高中学生来说应该更多使用想象情境和推理情境。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推理情境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去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如特级教师韩军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探究“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一句中 “紫色”的含义时,引导学生讨论紫色的含义:痛苦的、压抑的颜色,或者是高贵的颜色。再让学生比较白色、绿色、蓝色的象征意义,介绍艾青诗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最后归纳出: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灵魂因“痛苦”而“高贵”。这里就是运用推理情景,当然在许多时候想象情境、推理情境是综合运用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第四,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是无效。王荣生教授说,“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之所以不同,也无从判断那些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合适与否。”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他认为“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语文课堂的理想标准,而这正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并努力达到的。
  
  王耀松,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淮安。本文编校:舒 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