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学导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受众心理分析
 

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学导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受众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6:35 影响了:

   [摘要]为了解学导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受众心理,提高教学效果,对接受学导式教学的310名大学生的心理以及体育课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学导式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心理,并针对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 体育行为 受众心理
  
  学导式教学法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杰克姆.S.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法教学法,由导学(提供素材与拟解决的问题)―自学自练(探究性实践活动)―精讲解疑(详细讲解学习内容与学生探究性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学生组织教学练习(理论的应用,验证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学生自评(自我与相互评价学习效果)五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关系,发掘人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体育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本文通过对实施学导式教学的310名学生进行受众心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受众心理,发现学导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湖南农业大学2006级、2007级,羽毛球选项课(共8个班级)31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求设计了《学导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体育课程目标的认知、学习动机、学生体育需求以及学导式教学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压力、注意力、接受心理、从众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对其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6.13%。利用“windows98-excel”在计算机上对问卷结果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分析
  当问及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144学时)是否必要。统计结果显示,有142人占总调查人数47.65%的大学生选择必要,有96人占总调查人数32.21%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有60人占总调查人数20.13%的大学生选择没必要的。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够。学生对体育课程五大基本目标的选择,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分别有95.30%、92.62%的大学生选择身体健康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只有32.89%的大学生选择社会适应目标,说明大学生意识到了体育课程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并没意识到体育课程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社会化意义。究其原因,其一,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认为专业课程才是其以后发展的依靠占据主要地位。其二,学校体育执法不严,学生体育成绩不合格对其处理不严格,影响不大。其三,大学生把体育课程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运动实践课,没有上升到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层次。因此,进一步科学引导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还任重而道远。
  
  2.大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分析
  虽然普通高校把体育课程设定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是有所不同的。从对被调查人员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有97.65%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83.56%的学生是为了提高技能水平,43.29%的学生是为了调节学习压力放松身心,34.23%的学生是为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21.14%的学生是为了拿学分。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是积极的,与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认知基本一致,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上体育课存在抵触情绪,来上体育课是因为它是必修课,如果不上体育课他们就不能毕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课程内容枯燥,以动作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体育课还是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学生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技术教学。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阶段中学生的受众心理分析
  学导式教学的导学阶段,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素材与案例,提出拟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探究素材案例与拟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问及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素材与案例的关注程度时,调查结果统计表明(见表2),有15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2.68%对十分关注,8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86%关注,5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41%一般关注,2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5%选择不关注。同时,在问及对教师提供的素材案例与拟解决问题的理解接受程度时27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2.61%理解接受并进行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导学过程很感兴趣,对教师提供的素材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能够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学生自学、自练阶段心理分析
  学生自学、自练阶段是学导式教学的第二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学生自学、自练阶段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已有的体育知识对拟解决的问题教学尝试性的验证活动。学生对自学、自练态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97.32%的学生乐意主动、积极进行自学、自练活动,只有2.68%的学生不愿意进行自学、自练活动。统计数据说明,学生在主观上愿意积极去探究知识,亲身体验与验证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这与当代大学生乐于探究未知的个性是相一致的。另外,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有91.61%认为自学、自练活动对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效果显著,6.04%认为效果一般,有2.35%认为效果不好。说明学生能够接受学导式教学方法,通过自学、自练活动能提高学生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上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调查结果表明,有72.15%的学生觉得已有的体育知识和能力结合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完全能够完成自学、自练活动,探究拟解决的问题,在学习时没有感觉有压力,有22.48%的学生觉得还不完全能够完成自学、自练活动,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压力,有5.37%的学生觉得根本不能完成自学、自练活动,在学习时压力较大。说明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的掌握极为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与案例要尽可能地丰富,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5.精讲阶段学生受众心理分析
  精讲阶段是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老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拟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自学、自练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学总结与分析,对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并辅之于播放影像视频资料,指出学生在自学、自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正完善,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知识。问卷统计结果表明,46.64%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精讲比较,自学、自练的方法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要求,39.93%的学生认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通过老师的精讲指导下才能达到教学要求,13.42%的学生认为达到了教学要求。在问及老师在精讲阶段,学生是否愿意对自学、自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体会参与讨论时,有95.64%的学生十分愿意,4.36%的学生不愿意。而且,97.32%的学生认为通过老师的精讲,自己的学习和练习能够获得较大的提高。统计数据说明,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能够进行自学、自练活动,能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同时,他们希望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良好的双边互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探究未知的知识。
  6.学生组织教学练习阶段心理分析
  学生组织教学练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组织教学练习,把所学的知识验证拟解决的问题实现理论知识的熟练运用目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有18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0.40%的学生感觉组织练习时,不能很流畅地把教学内容、动作要领讲解清楚,有26.17 %的学生感觉基本上教学内容、动作要领讲解清楚,只有13.42%的学生感觉能很流畅地教学内容、动作要领讲解清楚。而且,有225人占调查总人数75.50 %的学生认为在组织学生练习时压力很大,把握不了练习的重点,练习的方法单一,组织练习时有困难,有60人占调查总人数20.13%的学生认为压力不很大,基本上能把握练习的重点,练习方法较单一,只有13人占调查总人数4.36%的学生认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没什么压力,能把握练习的重点,练习方法丰富,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学生在本阶段的心理变化较大,在这一阶段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角色的互换给学生带来了心理的变化,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对拟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学生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拟解决的问题时,学生所表现出知识的运用能力还不是很好。我们应当加强在这一方面的培养。
  7.学生自评阶段心理分析
  学生自评阶段是学导式教学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评价,了解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发现不足之处。92.95%的学生感觉自我评价时能心理很放松,能很好地梳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结学习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96.98%的学生觉得通过学导式教学有利于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得了成就感,97.32%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地与教师产生互动,实现了教与学的平等,98.32%的学生认为学导式教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说明,学生在自我评价阶段的心理较为平静,能够很好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进行及时的自我评价,了解自身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学导式教学法各教学阶段学生的受众心理不一样,在导学阶段学生表现出十分好奇与关注的心理,在自学、自练和学生组织教学阶段,学生因为已有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能力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大部分学生心理存在一定的压力,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待加强。
  (2)学导式教学法与大学生乐于探究知识的个性发展相适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学生通过角色心理互换,体会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验证所学的知识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发掘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导式教学法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探究性和验证性的实践活动,完成拟解决的问题任务,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议
  (1)在导学阶段,教师要提供尽量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为引导学生探究未知和解决拟解决的问题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因此,教师在准备本单元教学时,要广泛收集资料,精心准备素材,认真设置拟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在学生自学、自练阶段,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时提醒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3)在精讲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控制信息传播的强度,刺激学生原有的认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而不产生抵制情绪。
  (4)在学生组织练习阶段,教师要充分配合学生安排,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心理换位,使学生与教师互相了解对方心理,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已有体育知识和能力,为今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5)在学生自评阶段,教师要认真总结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并且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简单扼要的点评。同时,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参与下一单元教学的设计,充分融合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素珍.师范大学直升班学导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113-115.
  [2]景志刚.试论导学式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34-35.
  [3]魏建辉,陈彦,李世远.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80-83.
  [4] 徐霞.篮球课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5):75-76.
  [5]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邵伟德, 徐金尧.从被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合作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改方案构建[J].体育学刊,2002,9(4):70-73.
  本文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课题名称是《“学导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5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