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新课程下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新课程下的探究性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2:23 影响了:

   [摘要]在新课程下探究学法的研究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主体观”落实到实处。妥善利用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鼓励学生质疑探疑,做到对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善意的对待。对那些在学生中有争议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加强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改变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语文观 探究性学习 实践 体验 质疑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正倡导一种名为“探究一研讨”的教学方法,按这种教法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所谓“研讨”是教师提供有关材料,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宫,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究”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获得科学的知识。读到这里,我心中一阵激动,这不是我们现在正努力探索并实践的探究性学习吗?我庆幸我参加了探究式学习课题组的研究,我庆幸我看到我们的探究教学模式与国外先进教研法同步,我也庆幸因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而让我的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去感观、去实践,在学习的课堂自由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在自觉或是不自觉中一味地“牵”着学生走,害怕学生没有沿着他指出的一条正确的路走,不可否认,这的确是正确的路,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理论足以证明,但是不是只有这一条正确的路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捷径呢?或者是有没有一条虽不是捷径却包含无限风光的路途呢?这种舍不得放手,强制的牵带,是否忽视了我们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可能是我们有些老师没有想到的。因此,在探究学法的研究中,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要真正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主体观”落实到实处,学生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要让他的以自身的力量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索的主动性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做一件喜欢的工作,不能什么时候这都是一件愉快的事。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多展示教材中有趣有利的一面,让学生容易喜欢并主动发现这些闪光点。要善于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打赌》一课教学中,开篇第一句话,我就问“孩子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同学们一听,先是一愣,继而有的女同学开始偷偷地笑,有的男孩子更是哈哈大笑起来。我微笑看着他们,环视一周才轻轻地说“其实,你们中也有让老师欣赏的男子汉哟,仔细想想,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言中,在一个个精彩的回答之后,孩子们开始对男子汉这一问题的思索,在思索与讨论之后,孩子们找到了我们这一课要完成的重点问题,因势利导,教学重点逐一突破。在轻松与愉悦中我也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这不也是一点心得吗?
  
  二、明确目标,探明研究的方向性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了解了教学目标,明确了学习方向,就能有效地调动各种感官相互协作,朝着目标迈进,并能不断地反馈,检查、矫正、调整,优化学习探究过程。否则,盲目探究,无所适从,被动的参与也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在探究学习中,我们强调目标要明确,并不是指教师直接给出硬性规定的目标,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比如,上课开始,老师就让学生先把课文浏览一遍后再进行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是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此时,学生一定是畅所欲言。待学生充分的质疑后,教师在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几个主要问题,并告诉他的,在你们回答中,有几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你们真的了不起!这样,在学生看来,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岂不又是一得。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这样有些教师就很怕“讲”,上课时就尽量“少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语”;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手段”。我个人认为教师这样做只是追求了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传统教学重“讲”,现在我们又谈“讲”色变,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新课程需要老师“少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少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三、动手实践,进行探索的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爱因斯坦也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经历”两字强调了科学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过程与科学家“探究未知”的过程虽然不尽相同,但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或相对性,对成年人来说虽是“己知”的结果,但对儿童来说仍属前所未有的,是创新的成果。而且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在中年级的教学中要针对中年级孩子好动、好奇、乐于模仿的特性和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课堂上让他们实践“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参与,从而变隐为显,化静为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明白动态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深刻性。又如在教学《五彩池》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池水色彩形成的原因,我向实验室的老师借来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深浅各不同的玻璃容器。让孩子们在容器底部放上些小石头、小玻璃片、假水晶等,再让他们在四周围上一些各种红的、绿的彩色纸充当红花绿草,在孩子们的一番折腾之下,这些“水池”的水还真有了一些五彩斑斓的感觉。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讨论收集,拓展探索的渠道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大进”。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怎样处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善意的对待。其次,对那些在学生中有争议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加强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能集思广益,是学生主动探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讨论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有利于用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具体情况,质疑探疑。
  此外,收集资料也是拓展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课内外联系。“闭门造车”只会被时代淘汰,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电视媒体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语文的教学大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广泛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并给予学生展示资料的机会,及时鼓励。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收集的资料比老师一个人收集的资料更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更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育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探究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读课文,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探究学习的范围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准备与期待、阅读欣赏与质疑、阅读反思与批判、语文实践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质量。
  “探究学习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孩子们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新课程新大纲的指导下的新尝试与新探究,在探究学习的道路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对改变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它也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变,生存方式的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努力着,进步着!
  
  参考文献:
  [1]霍益萍,查尔明.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4]霍益萍,查尔明.让教师走近研究性学习江苏太仓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5]张小红.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6]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学生用书.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