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如何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4:11 影响了:

  运动技术是运动项目内在的要求,是一种运动载体;而运动技能则是完成这项技术的一种能力。要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在深刻理解运动技术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反复练习,不断内化,在自我不断提升的同时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动技能教学的共性规律及特性再认识
  1.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实践证明,“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有四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而各个阶段又有各自的表现和特点”。[1]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见表1。
  2.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
  董文梅等人对练习律和反馈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练习律是指运动技能必须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即练习―矫正错误―再练习―再矫正错误―直至正确无误、完全熟练的过程,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反馈有外部(即行为结果的知觉)和内部(即肌肉运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依靠自己行为结果的知觉来改进技能。练习律和反馈律体现了流程观思维,做为学习主体,只能顺应规律,这才是科学的。
  3.运动技术的特性
  运动技术的特性是运动技术本身固有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识形态改变而改变。董文梅等人认为:“运动技术的特性包括运动技术的正规性、完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3]见表2。
  二、“以学定教”,巧选教学内容
  “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优选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
  季浏先生认为:“在教什么运动技能的问题上主要有三个依据,一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三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4]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生好动、兴趣广泛,正是身体全面发展期,但是注意力易分散,运动技能教学应简单易行,形式多样,以游戏和基本运动为主;初中学生身体发展基本成熟,爱好广泛,适合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如短跑、长跑、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但是不能过分追求掌握运动技术的规范性,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和完美;高中学生是体能增长期,适合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但是兴趣开始细化,自我意识增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选择,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其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学生才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突出。如少数民族地区经常开展舞狮、穿板鞋、抛绣球、打陀螺等项目的比赛,他们从小就熟悉这些项目,那么把这些项目引进学校开展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再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其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区域性特点,如北方多是冰上项目,而南方多是水上项目。其二,考虑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如有的学校是篮球传统学校,有的是排球传统学校,有的是乒乓球传统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积淀,开展起来更加容易。其三,考虑学校的硬件。有的学校球类场地比较多,那么就应多开展球类活动,有的学校田径场地条件好,就应多开展田径项目。
  三、运动技能目标有效设置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有差异性,体育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运动技能目标做合理、有效的设置。第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身体素质与学前基础、本课次的教材内容重点来制定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为此,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合理分组或分层。第二,教师必须认真吃透教材、钻研教材、规划好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次教学重点,制定恰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运动技能目标。第三,根据运动技能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目标,使教学目标围绕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把其他各个目标合为一体。
  四、加强对学习主体的学法指导
  要想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必须注重学法指导,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运用运动技能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感。邱启国认为对学生学法指导应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 [5] (1)通过“预习”了解技能概况,即正确阅读课本和适当扩大阅读范畴两个途径。(2)通过“观察”识记技能“特征”,即明确观察顺序和细察技能环节。(3)通过“分析”掌握技能“理论”,即剖析其技术原理和斟酌其技术要领。(4)通过“辅练”疏通技能“淤结”,即加强基本素质训练和解决环节差错问题。(5)通过“创编”实践技能“应用”,即改编高难度运动技能和重组有关技术动作。总之,学法指导的主要环节是预习―观察―分析―辅练―创编。
  五、注重教法与组织的科学性
  首先,要对运动技能科学分类,根据技术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董文梅等人基于“会能度”把运动技能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中间型运动技能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三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6]见表3。
  其次,教学组织的严密性。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全体学生学习、小组学习个别指导有机结合。第二,尽量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教学组织。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把那些出手高度不够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在练习场地空中拉一条绳子,让这些学生把球从绳子上方投出。第三,教师应对学生抱有正面的期待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采用语言激励、手势激励和眼神激励等手段。
  六、教学评价要凸显过程性和发展性
  强调通过技能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不再只评价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情况。[7] 首先,在评价的语言上要中肯。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正确与否要清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明确方向。其次,评价既要有诱导性又要有激励性,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欲望,而且信心十足。再次,评价要有思维的拓展过程,让学生从方法过程到个人情感不断融合与提升,结果性评价要善于反馈学习过程。最后,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广西桂林,541100)
  
  参考文献:
  [1]杨大轩.体育运动技能形成阶段性的教法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75-77.
  [2][3]董文梅,毛振明,包莺.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J].体育学刊,2008,15(11):75-78.
  [4]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62-65.
  [5]邱启国.运动技能学法指导新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7(1):34-35.
  [6]董文梅,毛振明.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15-117.
  [7]高胜光.体育新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学刊,2007,14(2):92-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