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不要太像个老师
 

不要太像个老师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1:30 影响了:

  老师当然要有个老师的样子,要像个老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还有古语讲得好:“己不正,何以正人?”   所以,当老师要像个老师,要注意为人师的形象。但,这只是其一。
  其二,当老师不要太像个老师。不要总以人师自居,时时处处都想着指点别人什么,教点别人什么,不要“好为人师”。请看《真正的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试想,如果这位表演大师特别“像个老师”,他当时就会随即指出弟子说错了,并且说明原因,指导一番。那会带给这个学生什么呢?也许这个弟子从此再也没有自信将自己的观察,连同自己的善意,率真地、及时地表达出来提醒别人……
  这里,表演大师似乎一点也不像个“老师”,因为他故意装糊涂,没有具体地教弟子一些技巧,但他的“不教”不是让弟子得到更多吗?这不是“不教”之“教”吗?有时就是这样:越是想教点什么,结果学生获得的越少;没有教点什么,学生却收获了很多。
  不要太像个老师,老师有时要学会装不懂――“懂了装不懂”。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求得,而不是由教师教得或告诉。这样,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与知道,而是能力、方法与体验。
  不要太像个老师,老师要学习足球运动员,会“踢皮球”――把球“踢”给学生。而不是学篮球运动员,只顾“抢球”――急于自己“表现”。
  不要太像个老师,老师有时要学会“挑拨(斗)”,要挑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斗”,老师则“坐山观虎斗”。
  不要太像个老师,就是要让学生感觉不到你在教他,但他不知不觉已习得,是为境界。这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之境界。这真正需要做教师的一种智慧――真正以学生为本而“忘我(老师)”的智慧。
  例如,语文老师要像个语文老师,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素养;同时也不能太像个语文教师,要追求“让学生感觉不到学语文,感觉不到你在教其学语文时,已然学得语文”的境界。所以,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教学看教学,语文教学重在引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创设与影响――创设自然而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学生,让学生陷入“动心动情”的“忘我”状态中而“不能自拔”,把学生引入课外阅读的“世外桃源”中欲罢不能,让学生沉浸在“写作――投稿――发表”之中“流连忘返”而“乐不思蜀”……如此,强调一种“影响”“感染”“同化”“引领”……方为达到师之上境、教之上境――自然而然的艺术之境界。
  同理,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管理看管理,德育工作也好,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也好,家长的家庭教育,甚至做学校领导或其他单位领导的行政管理,都是如此。要讲究个“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言行举止、工作作风都应堪作下属或他人的学习榜样。同时,也不能太像个教育者与管理者,要能让被教育者与被管理者在感觉不到你的“管教”中“自我实现”。
  像与不像、似与不似之间,不求形似,但求神至,追求一种无痕的意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