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8个月的宝宝爱争东西_我的宝宝爱和别人争东西怎么办
 

8个月的宝宝爱争东西_我的宝宝爱和别人争东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9:00 影响了:

  问:我女儿快两岁了,脾气相当大,比如:带她到院子里去玩耍,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小车,她就会去争,争不到就动手抢,抢不到还打人,经常把别的小朋友弄哭。哪怕别人跟她的小车一模一样,她也要抢别人的,而且不让别人玩她的东西。我软硬兼施,教她为人要大方,有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可她就是嘴上答应得很爽快,一碰到实际情况就变了。请问我该怎么样教育她?
  一位不知该怎么办的妈妈
  
  答:你的女儿爱和别的小孩争玩具,为此还攻击别人,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心爱之物,这种现象并不罕见。有关资料表明,类似的现象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发生率还是很高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幼儿还不具备成人世界的道德观念,即还不会用社会规范所要求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其行为的发生主要受其本能的本我驱使。按弗洛伊德的学说,本我是遵循快乐原则行事的。抢夺别人的东西,弄哭别的小朋友能满足她的占有欲、征服感和成就感,能使她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她就会做出此类行为。如果此类行为发生后未受到有效制止,那么此类不良行为就会持续地发生。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幼儿因玩具发生的冲突比一岁要多,但此后有减少的趋势。研究还表明,这种早期的冲突并非完全是坏事,如果成人能够对冲突进行恰当的干预,它可以作为婴幼儿学习社会规范和社会交往技能的一种机遇。问题是如何进行恰当的干预,以下建议供你参考。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儿童的社会规范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形成的。儿童通过观察成人和其他儿童的榜样行为及其行为的后果进行社会规范的学习。如果一种榜样行为得到称赞或好处(例如糖果奖励),儿童就会模仿这种行为;如果一种榜样行为得到训斥或惩罚,那么儿童就会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这种观察学习的机制称作“替代性强化”。在这种替代性强化的作用下,儿童逐渐学会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而逐步减少非社会期待的不良行为。依据这个原理,建议你在家中要营造一种和睦、协商、资源共享的家庭气氛。家中有事大家协商解决,遇到资源冲突(例如争抢电视频道)时能互谅互让协商解决,并对相让方予以赞赏。家中某个成员有大家能共享的东西(如图书、糕点、水果等),就主动拿出来让大家分享,然后大家,特别是家长给以称赞或表示谢意。在这种榜样的示范影响下,后继的替代性强化机制会促使你的孩子慢慢地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行为习惯。
  二、适度的惩戒。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尚处于道德的“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他们还不能理解复杂、深奥的社会伦理关系,只知道受权威(主要是成人权威)称赞、表扬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反之,受权威惩戒的行为就是坏的行为。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适度的惩戒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从效果上看也是非常有效的。国外有人专门研究了不同的惩戒方式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作用。惩戒方式一,取消关爱。在儿童做出不良行为后,停止对他的注意、关爱和支持,即让他产生关爱缺失的焦虑。惩戒方式二,权力压制。运用长辈的权力控制儿童的行为,包括强制要求、人身约束、打以及取消特权等可能使儿童害怕、生气或怨恨的手段。惩戒方式三,说服诱导。通过强调某个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向儿童解释某行为不恰当的理由和应该改变的理由,并向儿童提供如何弥补过失的操作建议。研究的结果表明:说服诱导效果最好,取消关爱其次,权力压制最次。因此,当你的女儿有不良行为时,作为家庭权威的家长首先应当向她说明此行为不对的理由,让她认识到不对,然后给她一个弥补的机会,必要时教她一些弥补的方法。如效果不理想,辅之以取消关爱,让她感受失落的焦虑。惩戒一般不应采用权力压制的方式,特别是有些儿童做出不良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对这种情况,你的惩戒正好对他是个强化刺激,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此时,取消关爱才是最恰当的惩戒。
  三、体验共情。组织一些孩子抢走你女儿的心爱之物,或在你女儿面前摆弄让她心动的东西却拒绝和她分享。让她也尝一下被别的孩子抢走心爱之物的痛苦,体验一下被拒绝分享他人心爱之物时的无奈与遗憾。依据儿童心理理论的观点,儿童能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或认知,即儿童能在头脑中形成一套理解别人思想、情感的思维方式。因此让儿童体验一下被剥夺心爱之物、被他人拒绝分享时的滋味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每个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颗天生的善良种子,只要你善于诱导,那颗善良的种子是一定会萌发出共情的嫩芽的。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心理学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