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何谓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何谓“加其土封”
 

何谓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何谓“加其土封”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3:06 影响了:

  《五人墓碑记》中:“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教材注:“土封,指坟墓。”此解浅尝辄止,没有很好地破译“土封”一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为亡者加其土封,古籍中凡数见。
  《史记・秦本纪》:“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郎,以报崤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崤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同样的历史事件,《左传・文公三年》是这样记述的:“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东周列国志》还有诗为证:“莫道封尸豪举事,崤山虽险本无尸。”
  《抱朴子・内篇卷・论仙》:“五岭有血刃之师,北阙悬大宛之首,坑生煞伏,动数十万,京观封尸,仰干云霄,暴骸如莽,弥山填谷。”
  明・杨尔增的《两晋秘史》:“勃勃使人搬积其尸而封之,号曰‘髑髅台’,云是辱�檀也。”
  《木兰奇女传》:“入龙宫凡夫行雨 酬茶恩义士封尸。”
  《魏书・列传第三十六・高允》:“泽被京观。垂此仁旨,封尸野获,惠加生死。”
  综合以上各例,可以揣摩出“封”决不是简单的“埋葬”。那么什么是“封”呢?
  查“封崤尸而还”,裴�的《集解》引贾逵说法:“封识之。”而《史记・外戚世家》褚先生也补述:“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可见,“封”的主要目的在于“识”,而不在于“葬”。故有“聚土为封,以为标识”的说法。秦穆公的“封崤尸而还”,决不是简单地掩埋阵亡将士的尸体,而是修建了高大的建筑,以为国耻的永久纪念。
  结合本文的“加其土封”,其实也是为五位壮士修建一座标志性的夯土建筑,以为万世之敬仰。也与下文的“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相呼应。
  
  (作者单位:汨罗一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