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有机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教学衔接的几种途径】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途径和方法
 

【有机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教学衔接的几种途径】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途径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4:56 影响了:

  普通高中新教材“有机化学课程”分别安排在必修模块《化学2》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部分进行介绍。前者将有机化学内容包含在主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中介绍,而《有机化学基础》是建立在《化学2》中的基础上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二个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做好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教学衔接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做好两个模块教学衔接的几种途径。
  
  一、利用模块间的交叉知识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糖类、蛋白质等物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学习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课时数的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来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和同系物的性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烃类、卤代烃、醇、醛、酸、酯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有机物异构现象、反应原理等较难的知识。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所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方程式在选修模块均有重复出现,可以说必修知识是选修内容的基础,选修内容是必修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但因为教学目的的差异,二者内容又不是简单加减。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两个模块的交叉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分析、推理、归纳,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
  例如,选修模块“乙醇性质”的教学。学生在必修模块已掌握乙醇与氧气、乙酸反应的方程式,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分析乙醇反应时断键规律,归纳醇羟基的性质,推导醇类物质的通性,掌握反应原理等较难知识。
  
  二、利用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
  
  每门学科知识都有其内在规律,有机化学的学科规律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始终关注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体会“官能团一结构一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各类有机物的学习建构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重讲评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理论指导性质的学习,利用性质帮助理解物质结构,由典型有机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出同系物的性质,由个性得到共性。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主要学习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用途,极少涉及反应原理,内容缺少系统性。选修模块注重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教材以结构、官能团、性质、用途为主线编写。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应以必修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已掌握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延伸出官能团性质,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再由结构推测出同系物的性质。
  例如,选修“脂肪烃”的教学。在《化学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师可先从回顾《化学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使学生明确结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再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
  
  三、利用问题情境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生产、生活。新的高中有机化学教材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应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化学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介绍它们的性质、用途,教材具有很强“实用”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教材较完整介绍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注重介绍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必修与选修模块的知识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相互联系,在解答问题情境过程中学生不但复习必修知识,而且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相互融合。
  例如,选修“糖类”的教学。学生在《必修2》已经了解糖类化合物的粗浅知识,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典型碳水化合物性质、结构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怎样检验某人是否得糖尿病?(2)农村用大米酝酿酒时为什么会先变甜,后变浓?设置以上问题目的,一方面复习葡萄糖性质,另一方面为淀粉水解打下伏笔。这些“问题情境”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解答问题的过程又达到必修知识向选修知识迁移的目的。
  
  四、利用探究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提升科学精神。在介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章节中,教材编写通常是先从验证式或探究式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最后介绍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新教材更注重实验,明显增加实验数量,而且必修模块中的探究型实验在选修模块中得到重现。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例如,关于“苯及其同系物结构”的教学,在必修2中已做过苯中滴酸性高锰酸钾、苯中滴溴水二个探究实验,推导出“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c―c和c=c之间的特殊共价键”这一结论。选修模块再做甲苯中滴酸性高锰酸钾的探究实验,得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现象后,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苯与甲苯的结构,借助学生必修模块对苯环的认知,分析酸性高锰酸钾不是氧化苯环,而是氧化支链,得到“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羧基”结论。由此可见,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实验是相互联系,逐渐递进,利用探究实验可以把两模块的知识串联起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