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新时期推进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新时期中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新时期推进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新时期中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28 04:12:35 影响了:

  摘要:文化建设是院校培养人才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径,本文分别从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简要简述了新时期推进院校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院校文化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深入探讨和研究院校文化建设,深刻认识新时期院校的使命和发展趋势,对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院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培育人文内涵丰厚的院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院校的文化形象最直观地体现在它的物质层面,包括院校建筑文化、设施设备文化、环境文化、标志文化等。要体现院校的文化,物质文化是最直观可感的,所以院校文化的品牌特色,首先要从物质文化上体现出来。
  (一)塑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
  校园不但要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必需的场所,更要在环境中体现学校的传统和人文精神,在人与校园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校园人的熏陶和对院校文化的传承和构建。校园内的花革树木、石刻雕塑、楼宇庭院等的布局和设计,在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更要赋予人文内涵。理想的校园环境,就是能让置身于校园中的人既可以享受到优美的环境,又能体会到院校文化的内涵。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是校园良好精神氛围和与之相互适应的物质环境的和谐统一,反映着院校的办学风格和文化特色。
  (二)构建完备的教学文化设施
  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场所及设备,校园网络及学生实践场所和基地等。建设现代化的院校,在文化建设设施方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建设好服务于院校师生员工生活的基本设施,保证师生有一个安定、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其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多做贡献;二是建设好各种文艺、体育设施,为学校的各类社团组织提供必要的场所,使学生、教师在学习工作之余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时各得其所;三是建设好学校的广播电视网、校园网、校报、校刊以及宣传橱窗、阅报栏等,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政治、文化宣传教育网络,加强校园文化信息的传播,强化校园文化的思想修养功能。
  二、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创建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
  院校要办出特色,首先要在精神文化上出特色。精神文化是院校组织文化的核心,主要指院校师生共同的意识活动,包括办学理念、价值观、院校精神、职业道德等,其中办学理念是院校精神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院校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
  (一)树立良好的院校形象
  社会声誉、学术地位、师资力量、人才质量以及领导水平,是衡量一所院校好坏的几项标准,也体现了该校的形象。因此,要提升院校的形象,并不能仅从个别因素出发,而应全方位发展,整体提高。此外,形象识别功能也是一项重要指标,搞好院校的名称、校徽、校歌和校园环境的特色,使之能够贴合院校的整体形象,使人对院校形成完整的印象框架。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取决于院校对学术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该从提倡科学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营造浓郁学术气氛和提升院校综合实力入手,着力打造院校文化品牌,开阔学术视野,提高院校整体水平。通过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社会名流、政界要员授课,可以为校园学术氛围注入了一股股清新的空气,孕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其影响不仅是学术的,而且潜移默化到思想深处,熏陶着师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繁荣了院校文化,提升了院校整体水平。
  (三)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居于重要的地位,呼唤人文精神,加强素质教育,也就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人的其他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具体的讲就是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感情世界和艺术想象力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他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和整个世界,能够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融合特质,创设规范民主的校园制度文化
  院校制度文化反应了制定者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目标,同时也体现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导向性、激励性,减少惩罚性和约束性。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为院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院校师生自身的发展提供学习工作准则,也是推进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加强师生主体性,提高制度的公信力。
  制度不等同于制度文化。当制度未被组织成员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一些规则,对组织成员只起外在的约束作用,只有当制度内涵已被成员接受并自觉遵守,制度才升华为一种文化。因而,院校的管理层应充分考虑院校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但是要想让制度有亲和力和公信力,就要融入全体师生的共同意愿,防止制度条例成为上位概念。
  (二)加强制度创新,实现人本化管理。
  制度的精神重于形式,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院校发展的关键不是求取制度的形式,而是催生内在的制度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制度文化的精髓。一项有创意的院校制度可以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创立一项成功的奖惩制度可以大大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教学工作和院校凝聚力,相反一项失败的奖惩制度可能导致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院校教学工作分崩离析,造成严重后果和深远的后遗症。
  (三)制度适度柔化,增加制度的亲和力。
  随着人性化管理要求的不断强化,管理制度的柔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新时期的院校制度文化应当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之得到制度保障。任何一项院校制度规章的建立,不能成为对师生手脚的束缚、心理的压力和学习工作生活的负担,而应当成为每一个师生约定俗成的默契和自律,这是院校制度文化魅力和有效性的体现。因而,应该把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既要在从严管理中用规章约束,使学校秩序井然,体现制度的规范与自律性,又要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