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追寻美的教育:追寻古诗词之美
 

追寻美的教育:追寻古诗词之美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2:52 影响了:

  一、我们所理解的“美的教育”   “美的教育”,这看似浅白的概念,却有着较为深刻的内涵,尽管给出“美的教育”的定义就如同给出“美”的定义一样是困难的,但在我们的理解中,“美的教育”至少可以包含如下的含义:“美的教育”是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尊重科学、道德和彼岸的教育;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对话、平等和尊重的教育;具有张扬个性的价值取向,崇尚自由、创造和愉悦的教育;具有唯美主义的情结,看重精致、品味和品质的教育。而且其内涵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加丰厚和愈发深远,给人以更多、更大和更深的解读空间。
  “美的教育”不等于“美育”。“美的教育”是教育的宗旨和归宿,而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态。美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它是相对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技教育而言的教育类别和形态,是“美的教育”的一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和劳技教育中同样可以因具有美的宗旨和特征而成为“美的教育”。“美的教育”更不等于“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的视觉形象的教育。它具有美的特征,但更多的是集中在绘画、雕塑、工艺等专业造型上,或者说是集中在造型艺术技能培养的层面上。
  对“美的教育”的讨论,实质是我们对教育的一种期待,是希望通过“美的教育”而培养“美的人”。
  
  二、我们何以追求“美的教育”
  1.基于对现有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
  当今基础教育,处于共和国建国以来最繁华的季节,其不仅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且为引领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仍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功利的应试教育危及民族,犹如科举八股。应试教育固然有其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原因,但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是知识本位。由于教育的效果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什么知识才是未来有价值的知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当时不一定清楚。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对未来都是有用的,也不是同一个知识对不同的人或者是不同的知识对同一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只重知识忽视人,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教育的虚假不用多言,贪大求全也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的思想误区。人的全面发展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所谓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潜能素质获得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而现在中学教育里的全面发展却异化成了科科考试得满分。至于教育的粗俗以及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更是无用言表。而改变这些教育现象的重要策略就是确立“美的教育”的主题,对教育进行审美化改造。
  2.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深情遥望
  著名学者张文木说过:“一个人,总要给彼岸留点地方。你可以把彼岸世界叫做宗教,也可以叫做理想。如果人的彼岸世界有崇高、有浪漫、有自尊,那这个人就是幸福的。”中国基础教育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彼岸,基础教育便失去了灵魂,而失去灵魂的教育无疑是悲哀的,更谈不上有幸福可言。那么,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有彼岸吗?这个曾经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为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像减负、素质教育等,确也曾为基础教育描绘了美好的彼岸蓝图。但因为众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这些彼岸蓝图日渐模糊。那么,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在寻找彼岸以及对彼岸追求的过程中会选择什么呢?
  呼唤一种教育,能如戴着镣铐跳舞时的诗意与狂放、规范与自由。教育和人一样,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但需要在国家政策法律框架下、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情况下的尽情舞蹈。呼唤一种教育,能如香奈尔等品牌给人以低调的奢华、简单的高雅、永恒的风格的感受。人们在温饱之后需要追求生活的优雅,教育在跨越一定阶段后也需要追求教育的优雅。就连对待追求高考升学率这样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事情也要像李希贵校长所说的那样:“优雅地对待高考,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这样的教育一定是“美的教育”。
  3.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探秘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时代和社会回答,同时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从真、善、美等人类基本追求的维度进行的立体诠释。事实上,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真、善、美都是人类的基本追求,当然也是终极追求。而美相对于真与善而言,既属于不同的维度,又有一定的隶属关系。美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属于高位概念,也即对美的追求是高位追求。而由美衍生的“美的教育”也是教育中的高位追求。回过头来,用“美的教育”来诠释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教育应用“美的教育”培养“美的新人”。
  4.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进一步弘扬
  我校起源于1890年的“文正书院”。在这里,“文正”不仅是学校的历史之源,也是学校的文化之源。一方面,从刘海粟先生在此任教,再到培养出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和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图案设计者――蔡潇等,无不绽放出宁海中学“美的教育”的历史光辉。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坚持以“大美术为内容、大课堂为载体、大写意为过程”,立意高远。因此着眼于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高扬“美的教育”的教育主题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进一步弘扬。
  
  三、我们怎样践行“美的教育”
  “美的教育”贵在把“理念”变成“信念”,把“信念”变成“行动”,在行动中彰显“教育之美”,在行动中培养“美的新人”。
  1.确立“美的教育”的核心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核心理念则是理念的原点和灵魂。实施“美的教育”应把其确立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使其成为统领学校的教育主题、师生耳熟能详的旗帜口号和大家自觉遵循的行为导向。
  尊重科学、道德和彼岸。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说:“且让我们稍稍窥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似有美丽多姿的白鹤在飞翔舞蹈。”“美的教育”敬畏科学和道德,追求更遥远、终极的理想、彼岸之美。
  注重对话、平等和尊重。对他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美的教育”倡导的一种修养、一种品格。约翰・高而尔斯华绥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崇尚自由、创造和愉悦。“美的教育”一定是崇尚自由、创造的,因为自由的思想、创造的精神才能给人以心里的愉悦,这种愉悦就是“美的教育”所追求的。
  看重精致、品味和品质。“美的教育”看重教育的品味和品质并达到精致的地步。正如香奈儿形容“香奈儿”时所言:“任何一件美丽压倒怪异的东西,就是香奈儿。香奈儿只会逃离最新的狂热潮流。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都是平庸俗气和哗众取宠,而且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简约优雅。”
  2.确定“美的教育”的实施原则
  “以美为取向”。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一个生命活体,那么这个生命活体应是充满自由的、和谐的、有热情的、张扬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同时也是精致的、优雅的乃至高贵的,这样的以美为取向的“美的教育”才真正是美的。当然,“美的教育”并不反对返璞归真,因为真也是一种美,同时,返璞归真也要其具有美的外显形式和内在涵养。
  “立美为过程”。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需要美来浸润。因为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系列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过程,更是一个个瞬间和感受,让这一个个瞬间充满美的浸润,才能让师生有美的感受,进而健康成长并不断提升生命的品位和品质。
  “创美为境界”。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在一定取向之下的教育行为,那么这种行为要以美为境界。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向美,唯其如此,教育才是完整的,才是追求完美的。
  3.实施“美的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创设“美的环境”。无可否认,精致的形式及其需要的美的环境、美的氛围的营造对“美的教育”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美的教育”为追求和旨趣的学校从校园景观、教室布置、师生服饰、行为语言等方面无不体现美的要求,让人浸润其中而深受美的洗礼。同时,各种仪式(如晨会升旗仪式、成人宣誓仪式、开学毕业典礼等)无不讲究仪式的精致性,用精致铸就“美的教育”。我们学校艺术氛围浓郁:校园立有“花之舞”的标志性雕塑,所有教室前均挂有学生绘画作品,校园围墙内侧全部由学生亲手绘制了壁画,美术教室前挂有学生美术写生的获奖作品。“艺苑”陈列了知名画家、师生大量的优秀作品,力求以形式的精致之美,激发学生美的心情。
  实施“美的教学”。学校初步探索了以“创意教学”为主题的非物态的课堂教学模型――创意式教学。其步骤为“观察联想-形成意象-创意表达-创意展示-创意拓展”。“观察联想”指导学生感知现象、引发兴趣、启发联想,在主动参与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对象的主要形态特征;“形成意象”是让学生依据对物象的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意象,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创意表达”是在理解所表现物象的基础上,按照这个意象转换思路、联系引申、发散思维、变换迁移,进行创意想象和再造,以拓展、升华和深化学生的意象思维,形成新的创意,丰富视觉和触觉经验,学以致用,外化创新;“创意展示”是通过展示设计将各自的创意作品进行展示,并相互介绍自己的创意,以生成各自的审美经验,达成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从而获得美术学习创造的快乐和满足;“创意拓展”是将已获得的创意经验和成果转换为对知识的再探索、再发现。
  构建“美的课程”。实施“美的教育”,就要让艺术在学校里无处不在,每一处景物、每一项活动、每一堂课、师生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拥有艺术的成分。当“美的教育”演绎至艺术的层面,就成为一种可以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几近于完美的人类产物。让美渗透到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除了设置结构相对合理的艺术课程,还要开发美的校本课程,让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成为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重要载体。
  培养“美的教师”。学校建有鼓楼区特级教师郭其俊和陆长根工作室,工作室有明确的计划和培养措施。学校承担了全省普通高中中唯一的全国教育规划艺术专项课题――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品质化提升研究的研究工作。承担全省美术教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美的素养。
  形成“美的文化”。“美的教育”需要其生长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体、客体和媒体都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它上面生长出“美的教育”。“美的教育”强调理念意义的建构。要让学生在“美的教育”熏陶下为社会文明、人类进步担当重任,为主体自由发展奠定基础。尤其要注重理念的顶层设计,在顶层思考、意义探寻的基础上,用同样位于顶层和终极的“美的教育”统领和细化学校的文化发展战略纲要。
  今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美的教育”,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学校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五年获南京市教育发展性评估最高奖。现在,“美的教育”已经成为我校教育的图腾,成为我校追求教育彼岸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郭其俊,南京市宁海中学,210021)
  
  【人物小传】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中,一个校长的基本素养主要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领导教学、发展教师、引领科研、创设文化。但这只是一个普适性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如果一个校长试图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则必须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执着的追求。追寻“美的教育”是郭其俊的教育梦想,也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底色。
  2006年,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开评,郭其俊成为南京市数学教师中唯一被评上的。面对别人的祝贺,郭其俊深知,从特级教师到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不仅意味着职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的变化,要更加明白自己人生的梦想、坚持和期待。
  因此,他没有却步。2007年,江苏省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在靖江市举行。比赛结束之后,江苏省教研室安排两位特级教师给获奖老师上示范课,郭其俊便是其中的一位。郭其俊上完课后,许多数学同行都感慨:“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得浪花四溅、激情澎湃!”2010年,《人民教育》第23期全文刊载了郭其俊的一篇名为《中国数学基础教育的缺失与出路》的文章,文章直面我国目前数学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文章一经刊出,即引发了热议。有网友直言“如果不夸大其辞,这样的文章是近10年来少有的敢于直面问题的文章!”“今天终天有了《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男孩!感谢郭校长!”
  作为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和江苏省首批中学数学教授级高级教师,郭其俊一刻也没有停止追求“数学之美”的脚步。在郭其俊看来,被誉为人类思维体操的数学是美丽的。因为美学鼻祖――毕达哥拉斯早就说过:“数是宇宙的本源,而美则是数的和谐。”郭其俊认为:“如果不懂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流派风格,即把繁复的造型不断简化,简化到最单纯的样子,那么,在说明数学的简约之美时,就缺少底气、旁证和认同。”而且“未必对称的就是美的,不对称可能也具美律;未必抽象的就是美的,具象通常更加美观;未必精确的就是美的,模糊、近似也许更有美感。”“数学之美”属于“科学之美”,应是“现代之美”、“整体之美”和“终极之美”。
  “数学之美”何以彰显?郭其俊认为:美不是弧立的对象,而是与人的需求被满足时的精神状态相联系的人与刺激的互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提升数学美感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作为影响师生生活方式、生命存在的策略来看待。坚持创设美的情境、增强美的参与和提升美的感受。
  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校长,郭其俊认为,“校长之美体现在他始终跑在教师的前面”。南京市宁海中学起源于1890年的“文正书院”。郭其俊校长总结梳理学校发展的历史后提出:“文正”不仅是学校的历史之源,也是学校的文化之源和发展主线。他响亮地提出一个命题:“‘文正教育’就是‘美的教育’”。一方面,郭其俊校长提出学校“美术教育”要从“小美术”向“大美术”转化,即坚持以“大美术为内容、大课堂为载体、大写意为过程”,立意高远,着眼于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另一方面,郭其俊校长提出在学校走过从“美术教育”到“艺术教育”,从“艺术教育”到“美育”的探索后,必须提升到“美的教育”的高度,高扬“美的教育”主题。
  就这样,郭其俊在淡泊与宁静中,一步步踏实行走,努力追求成为一个“美的教育”的使者。
  
  【人物档案】
  郭其俊,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1995年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4年被表彰为南通市名校长,2005年被评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同年被表彰为全国百名优秀明星校长,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科学技术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