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应用性课程成绩评定探索] 理论课程评定各项成绩
 

[应用性课程成绩评定探索] 理论课程评定各项成绩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1:38 影响了:

  摘要:成绩评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与学有着“指挥棒”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应用性课程成绩评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考试方法、考试次数、成绩比例、学生主动性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索,提出基于培养适应专业技术教育基础的创新性人才在成绩评定方面的改革途径,从而为其他类似课程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绩评定 应用性课程 探索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了教育教学工作。但在此进程中,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等有关成绩评定的改革则相对滞后。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指挥棒”,它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监控和引导作用。所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的改革就更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应用性课程,为了培养全面综合的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对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一、考试现状分析
  1.考核方式单一。为了便于对学生成绩进行统一管理,我校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只采用“闭卷”或“开卷”的考核方式,对于其他的考核方式应用甚少,而且不考虑课程性质。任课教师在试卷题目设置时也力求简单化、客观化,理解和应用性等综合性题目也随之减少,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方法死板,忽视了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贯通。对于实验部分的考核,也只是单纯地凭借实验报告,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不参加实验,靠抄袭等来完成报告,造成了“一纸试卷定乾坤”的考试现象,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实验成绩所占比例偏小。作为应用性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拥有一技之长。我校目前统一采取“期中(80%)+期末(20%)”(考试课)或“期中(70%)+期末(30%)”(考查课)的成绩评定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不良倾向,而这与应用性课程大纲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另外,由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过大,基本上属于“一次考试定成绩”,使得考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或者是作弊等现象。
  3.考试内容与方法不合理。由于教师对考试重视程度不够,或者为了阅卷方便,导致教师在试题设置上尽可能的客观、简单,注重单一知识点的考核,对综合性、应用性题目避而远之,所有的题目都有标准答案而且唯一。或者对平时成绩的评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命题又不准确,甚至脱离大纲。
  4.成绩构成单一。为了便于对学生成绩的统一管理,对成绩的评定往往只是利用“期末”或者“期中+期末”这种简单的成绩组合,而忽视了平时表现、实验表现等其他的成绩构成要素,导致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考而学,使得成绩评定方式具有很大的投机性和随意性,任课教师也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改革方式及可行性分析
  1.考核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闭卷、开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讨论、课件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授课程的性质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考核方式,这就可以从主观上克服任课教师的惰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师层面解决学生认知的问题。同时,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克服或者改变平时不听课,考前找教师画复习范围,死记硬背,甚至作弊等不良的考试现象。此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学生要完成论文或者课程设计,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增加专业相关知识,开阔视野,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去运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变死学为会学活用。
  2.加强平时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布置开放性题目,并且及时批阅、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作业情况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避免学生为了得到比较高的平时成绩而去抄作业。在开学初,任课教师应明确向学生说明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及考试方法,规定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中的几项或全部构成,以及各部分所占的比重。该种成绩评定注重出勤和课堂表现,要求学生手写、眼看、耳听、口问、脑思,积极、主动、活跃地参与课堂讨论。此外,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得到锻炼,包括日常作业、论文和设计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独创性考核成为了重点,所占比重较大。
  3.加大实验成绩比重,对实验考核指标细化。作为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是为职业技能服务的。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能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加大实验成绩所占的比重,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核,使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可以看到,实验、实践类考核指标的比重量大,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和训练。这种综合性、操作性的训练和考核既包括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包括对所学相关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甚至还包括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既有以前所学知识的关联和深化,又有课堂和教材所涉及不到知识的扩展,为学生提供了同等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4.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给予学生一定的心里自由度,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评定,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评定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且允许学生有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满足当今社会需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对学生成绩评定是一项特别复杂的教育活动,尤其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在评定过程中,除了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外,还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成绩评定,使其真实地反映高校教育现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拥有一技之长,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宏、聂进、马利芬,《改革考试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7)
  [2] 俞旭伟,《改革有机化学考试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职教论坛》,2002(12)
  [3] 吴绍春,《两种考试观的比较》[J],《交通高教研究》,2001(4)
  [4] 韩九皋,《动物学实验教学与成绩评定的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7
  [5] 张李,《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
  
  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JG201024)
  (责编 张晶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