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十种误区]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十种误区]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3:26 影响了: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整体工程,是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然而,农村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在文中列举了农村作文教学的十种误区:忽视作文系列训练,忽视片段训练与篇章训练的联系,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忽视读写结合,忽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忽视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平衡,忽视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忽视表达和认识的统一,忽视批改的规范化和评讲的心理效应,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注意。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作文 教学 误区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整体工程,是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方法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其效率和质量较城镇地区低一些,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意比较和观察农村作文教学的不足,试图进行作文教学的改进。现列举农村作文教学的十种误区,以供同仁们思考。
  一、忽视作文系列训练
  要从根本上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就得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低年级只重视字词教学,说话、写话、认识事物和发展思维训练相对较少,从而造成了作文教学起点高、坡度陡、难度大,使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语文教师要做到以现行教材为主体,以优化训练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作文系列训练。作文的训练要做到从低年级抓起,稳步向前推进。
  二、忽视片段训练与篇章训练的联系
  篇章训练要求学生作文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而片断训练犹如一部完整机器的部件。片断训练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种现象、一点感触,为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不可或缺的。片断训练的内容、方式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从二年级开始,中年级为主,为篇章训练搭桥铺路。我们不应因为片断写作不是完整的作品而忽视它,其实片断写作往往是整个篇章的闪光之处,透过片断我们能领略到篇章写作的文风和精妙所在。因而,二者不可偏废。
  三、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小学习作指导课有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细致地讲解如何开好头、结好尾,段落结构如何布局,场面细节怎样处置的等等,却忽视了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对知识的积累和他们的表现欲。鉴于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尽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阅读名篇佳作、博览群书,让他们见多识广,心中有了内容,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而作文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可以灵活处理。内容有了,形式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自然会出现文随笔走,娓娓道来的情形。
  四、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观察是思维之母。教师应鼓励学生投身于农村绚烂多姿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导他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领悟生活的真谛,辨别社会的是非。学生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顺序,要运用多种感官,要积极思考,通过比较和联想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心分析现象,留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五、忽视读写结合
  读写脱节是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上课只囿于课文,不联系学生习作实际,形成读写“分家”,这样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不善思考、懒于用脑。作为语文教师,应做到将课文精妙之处与写作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学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使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做到语文课上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一起。
  六、忽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看、多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取知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报刊欠丰富,这更要求教师在范文教学中让学生揣摩写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进行扩展性阅读。随着词汇的不断积累、语言材料的不断充实,学生作文时就会文思奔泻,而不至于文笔苦涩。
  七、忽视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平衡
  重视语言的形象性,忽视语言的逻辑性,势必造成学生作文语言松散,思维程序凌乱,逻辑性不强。语言是思维运行的轨迹。学生把语言写得生动形象时,更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合理地组织语言、构建句段、罗列篇目。只有协调发展两种思维,作文才会做到语言形象、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风朴实生动。
  八、忽视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文命题应从农村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农村的智力背景,顺乎童心,新颖别致。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教师要抓住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象、社会变革、人物面貌等方面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题目角度要小、要新、要活、要有趣、要符合实际,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做到作文命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统一,才能使学生写出更为精彩的文笔,写出上乘的佳作来。
  九、忽视表达和认识的统一
  重视表达技能的讲解训练,忽视认识能力的培养提高,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思想认识是文章的原料”(叶圣陶语)。小学生作文来源于认识了的生活,又作用于对生活的认识,因此要发挥作文育人的作用,做到“言之有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材料的有“意义”上下工夫,提高认识评判事物的能力,懂得做人的根本道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十、忽视批改的规范化和评讲的心理效应
  有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随意性大,没有正确运用增、删、调、换的修改符号,眉批和总批书写欠工整,眉批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总批不能做到通俗易懂、切中肯綮,且评语干巴少神采。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文学造诣和写作水平,这样教师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挥洒自如。有些教师轻视评讲这一环节,殊不知评讲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迁移。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发挥语文教学的多功能作用,使学生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以期取得作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责编 张翼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