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疾步行者|步行者
 

疾步行者|步行者

发布时间:2019-05-11 03:52:51 影响了:

  展览名称:诗心化境——宋惠民油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鲁迅美术学院  展览时间:2012年5月8日至5月15日  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1号、8号、9号厅
  展品数量:60余件
  宋惠民先生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在此之前他办过一些个展,但这次是一个大型的回顾展,其意义和分量不言而喻。我作为他的学生和接任者甚为荣幸。
  当我拿起笔回首往事,可谓思绪万千。三十多年前的场景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一个寒冷深冬的早晨,由于上油画人体课,我们要提前把炉子的火生好,并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8时整,只见宋惠民先生掀开门帘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家住的比较远,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在他喘息的气雾后面,可以清晰地看见结了霜的眉毛和头发以及冻着的棉帽子……这个瞬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宋惠民先生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万金生、乌叔养等前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跌荡起伏,宋惠民先生同那一代知识分子一道经历了困惑彷徨、忧患忧思,但从未失去所具有的品格与良知,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了期待。这一切使他能够反身而诚,用一颗荣辱不惊的平常心、恬淡充和之气及虚怀若谷的襟怀从容应对,并以他宽广的胸怀与厚道的为人让鲁美师生和业内艺术家所称道。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宋惠民先生的艺术实践,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现实题材的创作、历史题材创作和风景画创作。
  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宋惠民先生就创作了大型油画《鞍山之春》(陈列在人民大会堂辽宁厅)。进入80年代后又相继创作了《战友的怀念》《圣山》等作品。在《圣山》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纯厚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藏族母亲的形象。用笔大胆而流畅,体块鲜明而又不乏细腻刻画,笔触之间流露出一种诗人般内在的抒情品质,并成为他日后风景画创作及形成他极富北方气质的艺术语言的一股蛰伏力量。藏族母亲的形象与远方的圣山在温暖的金色阳光辉映下,人物与其场景有机融合在一起,似乎超越了时空,给人以厚重强烈、宗教般的永恒感。
  尽管宋惠民先生画了大量现实题材的作品,但历史画创作却是宋惠民先生艺术实践中的重点。因为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责任感与天下情怀,胸中郁积着忧思和力量。在这一类历史题材作品中以《此地甚好——瞿秋白》《曹雪芹》等作品为代表。
  《此地甚好——瞿秋白》是宋惠民先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完成的。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历史遗案得以平反,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在这个时段失语的。作品表现的是瞿秋白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怀着对生活的无比眷恋和对中国未来的无限憧憬从容赴死的瞬间。宋惠民先生在画面上一反常用的那种英雄式的横眉冷对、大义凛然的处理方式,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文人政治家、中共早期领导人面对死亡的场景,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突破。在宋先生创作的《曹雪芹》中,他把这位清代的文化巨匠《红楼梦》的作者刻画得入目三分。在其平稳的笔触下面,有效地把握住了主人公内在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内涵,并通过其深邃的目光折射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充满深沉与睿智的神态。
  在宋惠民先生一系列的历史题材作品中,全景画创作则是不可缺失的重要板块。尽管全景画是非个人可以完成的项目,但作为策划者、组织者、创作团队主创者,其作用和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全景画始于欧洲,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全景画从无到有不过近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就在这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全景色画创作在鲁美艺术家的推动下进入了“快车道”。而中国全景画创作的先驱者,就是宋惠民、李福来、许荣初等前辈艺术家。
  在中国全景画一系列作品中,有两件重要作品是宋惠民先生亲自主持创作的,即《攻克锦州》和《赤壁之战》。
  《攻克锦州》所表现的是在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锦州战役。作品通过18米高、150延长米的巨幅画面以及声、光、电、地面塑型与道具,运用立体多维的造型手段,深度刻画了解放军四野官兵不畏流血牺牲、攻克锦州的场景。这幅作品为鲁迅美术学院拉开了全景画创作的序幕。《赤壁之战》表现的是三国时期蜀、吴联合破曹的著名历史战例。鉴于诸葛亮、周瑜所设的火攻战术以致长江之上火光冲天,冲杀声此起彼伏,整个战役场景设计得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此件作品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荣获金奖。
  2000年后,宋惠民先生开始致力于风景画创作,这种转变在我看来不仅是一种题材与样式的转变,而是以对景物的描写为载体,意在对当下文化精神的探索。在《残雪》《早春》《皎月》等一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瞬间与永恒转换和情景迷离的幻象,较之以前的作品,在语言的表达上似乎少了许多西方式的形态塑造,多了几分中国式的抒情笔意,那些画面更加放松,真实中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意象。在他的另一幅作品《雾迷雪岳山》中,他更加有意识地强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在西方油画的“外衣”下包裹着中国文化的精神。画面构图张弛有度、疏密自如,色层薄厚对比更加鲜明,使其油画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宋惠民先生这样表述作画时的心境:“画风景画感觉心里很甜蜜。但你必须要有真诚的情感,那种真情是发自内心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情真意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与大自然沟通,实现心灵的印证、心灵的对话。”所以宋惠民先生一直强调和重视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注重感悟的累积,以达到天人合一、情境交融的创作状态。
  在宋惠民先生近期一系列风景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澄澹悠远的雄浑气象并充满了浸润心田的美妙诗意,这不禁使我想起荷尔德林的经典提问“贫困时代,诗人何为”,转至当下可谓物盛丰年,艺术家何为?我们也许可以在宋惠民先生的画作之中找到某些答案。
  作为鲁迅美术学院的荣誉院长、当代中国油画领军人物之一的宋惠民先生,为鲁迅美术学院的发展和中国油画艺术的进步书写出了一抹浓重色彩。他依旧在艺术的征程上疾步前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