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对历史的审视,对人性的反思 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名言
 

对历史的审视,对人性的反思 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名言

发布时间:2019-06-13 03:54:56 影响了:

  【摘要】本文讨论了由人教版必修文章《小狗包弟》而引发的一些对人性的思考。浅淡拙见,以为探讨。   【关键词】《小狗包弟》,人性,反思   入选人教版必修一散文单元的作品《小狗包弟》出自巴金先生的《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这是一篇情节简单、感情真挚、内蕴丰富的文章。文中作者为读者交代了与自己亲密相处七年的一只小狗在**来临前被自己无奈送走继而被当做实验品死在解剖桌上的故事。
  随着情节的一步步发展,时代背景越来越多的交代,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发生了微妙变化:由亲近到疏远,由喜爱到嫌弃,由送走后片刻的轻松到内心长久的沉重。作者叙述的是最简单的情节,选取的是身边的琐事,但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这身边的琐事也就有了更深广的内涵。
  循着这一思路,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作品的价值作出了如下界定: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作品还让人们认识到巴金先生深刻的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这种概括虽然正确但不免空泛,笔者不禁要问:作者以小见大,文章要着重从哪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又达到何种程度?十三年零五个月之后作者做出的深刻的反省、自我拷问产生的警醒人心的力量何在?
  要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我们首先要回归文本。文章中的包弟干干净净,极通人性,能不停地作揖讨主人欢心引朋友发笑,也能从不厌倦地每天清晨守在去广州过春节的主人房门口。包弟的到来让作者的儿子高兴,让爱人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完饭后不厌其烦地向服务员要骨头去喂它。
  作者不惜笔墨的描述让人不难看出一家人对包弟的重视,作者视包弟为家庭成员,视包弟为自己的朋友。既然都相处了七年,关系又是如此亲密,那作者为何在**来临前就选择割爱?
  时局使然,文本做出了这样的交代: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在街上抄“四旧”,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大喊大叫说要杀狗;红卫兵在一个工商业者家里拿着东西进进出出,大声叱骂,摔破坛坛罐罐。除了送包弟到医院当试验品的选择外,作者还有无其他选择?作者的回答很明确,于心不忍但除此却别无选择。因为这时节谁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有过瑞典旧主人的一只日本种黄毛小狗。与被红卫兵杀死相比较,当实验品的选择作者应该更容易接受。
  至此,**的荒唐、愚昧、疯狂不言自明。但这种分析还未抵要害。包弟讨人喜欢、通人性的特点一如从前,理应人见人爱,但人们在这荒唐愚昧的时代对狗淡忘了爱,不能更不敢去爱。而文章首段交代的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又印证了刚才的分析:熟识满身血迹、满口泥土、不断呻唤的半死不活的艺术家的旧人其实一眼就认出了他,但他们个个都选择掉头走开,保持冷漠。因为荒唐愚昧的时代,血腥暴力的时代让人对人也淡忘着,冷漠着,不能也不敢去爱。所以,在《小狗包弟》中作者除了通过“红卫兵”、“专政队”、“批斗”、“武斗”、“游街示众”、“破‘四旧’”、“抄家”等词语传达给读者**荒唐、愚昧、血腥、暴力、疯狂的特征外,更重要的是作品逼近人的情感与心灵深处,作者要从这个侧面反映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十年剥夺的是人与人之间爱与被爱的权力。正如冯骥才所言:十年浩劫留下的是难以计数的看不见的创痕累累的灵魂。当人们爱与被爱的权力被剥夺后,出于自保,人性中的冷漠、自私、黑暗的全面暴露就显得那么自然。
  作者无奈地送走包弟,此后却陷入不能自拔的内心的沉重,作者感到羞耻,因为不能保护也不能爱自己的小狗包弟;作者鄙视自己,因为出于自保对朋友无情的出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时代印证了个体的极渺小。送走包弟,巴金没有保住自己“半靠边”的现状,也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十年,巴金有如下的经历与遭遇:1968年8月,巴金被监禁;9月被抄家,经受了大字报、挂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1970年春节后,到上海郊区劳动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1972年8月,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症,病逝;巴金的儿子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也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此时,巴金69岁。
  十年的生活作者逆来顺受,正如他在《病中》的描述:“当姚文元拿着棒子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十年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宰割的牛。”**为何会持续整整十年,经历过、遭遇过的人,甚至没经历过、没遭遇过的人都值得反思。巴金在《探索集》后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曾有外国朋友问我:“‘四人帮’不过四个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能量?”我吞吞吐吐,不曾正面回答他们。但在总结十年经验的时候,我冷静地想,不能把一切都推在“四人帮”身上。我自己承认过“四人帮”的权威,低头屈膝,甘心任他们宰割,难道我就没有责任!难道别的许多人就没有责任!只要每个个体都沉默,每个个体都逆来顺受,这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推波助澜。
  **结束后更多的人依然选择沉默,因为拷问心灵太过残忍,回望历史又太过痛苦。但如果每个人都遗忘历史的苦难,我们也就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这样历史就有可能重演。只有保持与人类苦难记忆的联系,人才是道德的、人性的,才可能回望心灵,在当下的生活中获得温暖和力量。所以,在《小狗包弟》中作者除去对政治高压下人性弱点的理解与反思外,更有对新时期美好生活中人可能会出现的弱点的清醒认识,而这也正是十三年零五个月之后作者做出的自我反省、心灵拷问所产生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