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加索之星??:恰西克马刀纵览:恰西克马刀
 

高加索之星??:恰西克马刀纵览:恰西克马刀

发布时间:2019-06-15 04:35:21 影响了:

  高加索地区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其地形由两列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山脉组成,两列山脉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谷地将其分为南、北高加索。现今,北高加索属俄罗斯;南高加索内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国家。由于高加索地区是连通欧亚大陆的战略要道,因而历来是周边各国的必争之地。
  历史上高加索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使该地区的山民们异常彪悍善战,有谚语可以证明:“高加索男人不是每个人都会放牧,但是每个人都会打枪。”这些善战的勇士们在冷兵器时代所使用的武器之一就是著名的恰西克(高加索语“天堂之刃”的意思,英语音译有Chachek、Shashek、shashka等)弯刀。恰西克弯刀在形制上自成一派,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其在走出高加索地区之后,被沙俄以及苏联传承发展并推向全世界。
  孕育而生
  在上古铜质兵器时代,高加索地区尚无“刀”这一类兵器出现。现代考古发掘可以证明,高加索地区上古时代的铜质短兵器多是青铜短剑,沉重而体短不利于骑战。公元12~16世纪,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伊朗波斯萨非王朝和我国元朝的崛起,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出现了一股刀剑演化的进程,这就是刀类兵器逐渐出现弧度的过程,这一演化过程也无疑影响了高加索刀剑的演化。
  高加索恰西克马刀在形制上可分为一型、二型两类。一型刀最明显的特征是带有十字形护手,刀柄形状为横置的“L”形。从目前发现的描述蒙古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作战的细密画(古代波斯艺术的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编者注)和草原墓地中出土的刀剑实物看,一型刀在16世纪即已出现。
  恰西克二型刀比一型刀出现的晚,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带十字形护手,刀柄呈“P”字形。二型刀由于流传时间及范围较广,因此现在提到的恰西克刀就专指恰西克二型刀。此类刀的形制十分有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刀身 老式恰西克马刀(这里特指高加索山民锻造或沙俄贵族在征服高加索之后私人定制的恰西克马刀)全长在1m左右,刀身宽度大多在3~4.5cm之间,厚度为5~7mm。刀身通体等宽,在靠近刀尖处骤然向刀背方向收成刀尖,刀背前部多开有刀刃,这种刀尖对刺杀较为有利。
  老式恰西克马刀大部分由高加索地区自产的钢铁锻造而成,极为珍贵的刀由原产于印度海拉巴地区之著名的乌兹钢(wootz,也称大马士革钢)在亚美尼亚或者土耳其锻造而成,而沙皇俄国贵族定制的恰西克马刀有一部分是在德国的索林根锻造而成的。
  老式恰西克马刀刀身大部分为平造,即刀身横截面呈两条腰线较长的等腰三角形。为了减轻质量,减少刺入人体后的接触面积,并方便抽出,老式恰西克马刀刀身上多开有血槽。其血槽的形制有许多类型,主要分为单血槽、双血槽及多血槽三大类。双血槽、多血槽又有等宽、不等宽的式样;多血槽的式样最为复杂,有血槽分段式与不分段式,有血槽延伸到刀柄根部与不到刀柄根部的式样,有血槽内还加工有血槽的式样,有血槽内雕刻图案的式样等等。
  老式恰西克马刀的刀身上有各种标识作为装饰,有些是伊斯兰教“古兰经经文”、“卷草纹”,有些是被称为“高加索之星”的图案,有些则雕刻有“奔狼”标志,沙俄贵族定制的恰西克马刀,其多在刀身上雕刻有沙皇俄国的双头鹰标志。
  刀茎 老式恰西克马刀的刀茎为“偏茎式”,即刀茎与刀身不等宽,而是窄于刀身。在刀茎上开有2个及其以上的圆孔,刀柄通过圆孔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刀茎上。
  刀柄 老式恰西克马刀的刀柄在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其外形多呈“P”字形,并且刀柄后段向左右两侧胀开,从刀背方向下看则呈“Y”字形,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在激烈的战斗中刀被甩出脱手。有一些老式恰西克马刀“P”字形头部下方收成弧线,从侧面看就像一只雄鹰的头部。
  老式恰西克马刀刀柄材料分为两类:一类采用单一材料——硬木、牛角、牛骨、象牙及金属等;另一类则采用上述两种材料组合而成。
  刀鞘 老式恰西克马刀的刀鞘大多采用木制内鞘,外包牛皮、羊皮或金属皮。在包皮外部再加装金属制成的鞘口、鞘尾、吊环以及鞘箍。其中,鞘口分为合抱式与合口式两类。合抱式鞘口的口部宽阔,在刀身插入刀鞘时刀柄的大部分插入刀鞘中,仅露出刀柄的“P”字形头部,可以防止在与敌贴身搏斗中刀被抢走,在骑马奔驰时刀也不易从刀鞘中脱落丢失。合口式鞘口的口部较窄,刀柄的前端不插入刀鞘内,而是紧贴刀鞘口。
  老式恰西克马刀采用一种特殊的跨带佩刀方式,跨带由一条主带和一长一短两条副带组成。佩戴该刀时,主带绕过右肩、后背,在前胸扣好,铆接在主带上的长、短副带分别与刀鞘的两个吊环相连,刀便跨好在身体的一侧。佩刀时,刀刃朝上,需要抽刀时,身体略微转一个角度后即可将刀向前上方抽出,这样不仅可以避开马眼睛,以防止马匹受惊,而且在刀身离开刀鞘时即呈自然的劈砍起手式。可以说这种佩刀方式设计得十分周到,适合战斗需要。
  老式恰西克马刀的特殊设计是高加索战士多年以来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结晶,但是将恰西克刀推向世界并广为人知的,不是高加索地区的原住山民,而是他们的死敌——沙皇俄国的哥萨克骑兵。
  恰西克马刀与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Казак)这个词来自突厥语,意为自由人。15~17世纪在沙皇俄国农奴化过程中,不愿为奴逃亡到边区去谋生的人,逐渐聚集成群,并形成一些哥萨克部落。他们受西南部草原地带突厥民族的影响,养成善骑射、不受管束的生活习性。1722年,沙俄废除哥萨克人的自治,将10个哥萨克部落武装改编成俄军的10个正规骑兵团,至此哥萨克人开始为沙俄挥刀战斗。在沙俄对抗拿破仑的战争中,有大量哥萨克骑兵参战。当时,沙皇政府为哥萨克骑兵配发的马刀大多与东、西欧风格的马刀无异。不过,一部分战斗在黑海的哥萨克人经常佩戴恰西克马刀。
  1830年5月,由于对沙俄的统治不满,高加索人爆发了一场起义。由卡齐?穆罕默德和沙米尔率领8000多山民,进攻并挫败了俄军的进攻。据沙俄将军特尔诺回忆:“高加索人在开始交锋前先齐射燧发枪或弓箭等武器,然后迅速开始集群式的骑兵冲锋。他们将战马的缰绳咬在嘴里,抽出恰西克刀高举过头并不停地在头上做圆弧形挥舞,朝我们径直冲来……”,而且将军的回忆中用“轻如鸿毛,利如剃刀”这种说法来形容恰西克马刀的威力,可见装备有恰西克马刀的高加索人给俄军以非常惨重的打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