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网络专题:海量的精准聚合_海量 精准
 

网络专题:海量的精准聚合_海量 精准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6:21 影响了: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为纸媒和电视所青睐,互联网上的网络新闻专题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超越了前两者,是集海量信息与动态追踪等特性于一身的新闻立体化传播方式。   随着网络媒体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网络专题的作用不断增强,越来越受到网站的重视。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是中国新闻奖对网络专题的评选标准。然而我们看到,互联网上信息的海量与庞杂让现在的网络专题包罗万象,专题内容的超负荷呈现让受众越来越难以快速而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讯。如何把握海量与精准的界限,如何驾驭选题、时效、交互、表现力、整合力这些要素,是考量一个网络专题优劣的参照系。
  选题角度:具有新闻性和报道价值
  对于非突发事件来说,选题角度最为关键,特别是面对主题类的重大宣传报道,好的切入点往往能够引发新的思考,是对所掌握信息的别样梳理,能够有效避免报道的重复。新华社主任编辑朱继东表示,“在实践中,评价网络新闻专题好与不好,要看专题定位是否准确。专题定位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专题的灵魂,直接决定了专题的质量水平。”
  中国广播网副总裁伍刚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应充分体现纵向时间历史维度和横向全球化空间视角,实现传播者与阅读者实时正馈、反馈交互,既基于全景式立体报道事实再现新闻事件,又方便网民个性化订制反馈参与互动,同时要适应微博、社交网络时代的跨屏移动传播规律。
  
  把握精准与海量的度
  如今,国内各家网站都有自己成熟的专题模板,遇到新闻事件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整合纳入模板中,模板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闻报道的优势,但如今发展到极致也变成了疾患,即海量信息与受众获取的矛盾。
  网络新闻专题是围绕重大或热点事件,对新闻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综合性新闻报道形式。它集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传播方式,对选定的主题进行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是一种具有网络特色的深度报道方式,传递海量信息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的主要特点,而多种手段的运用,则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网友对于事件或主题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信息需求。红网董事长舒斌指出,这种海量信息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新闻报道的主要优势,但是同时也确实存在弊端:海量容易造成受众的迷失感,网友进入专题后,往往觉得信息太多太杂,短时间内找不到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专题时,既要尽可能满足网友对相关新闻、资讯的海量需求,又要尽可能让网友浏览专题时能把握重点,实现有效传播。如何解决海量和精准的矛盾,必须掌握好度,这是网络专题制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把握海量与精准,北京邮电大学李钢教授提出对于信息的理解应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信息数量,指的是信息的绝对数量;二是信息量,指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的含量,这是个相对概念,不同的人对信息的诉求不同,因而所需要的信息量也不相同。如何把握好信息数量和信息量之间的关系?“一是在‘总量丰富’的基础上做到‘要点突出’。在信息总数量丰富的基础上,根据新闻采编的实际经验以及网民的关注要点,对需要关注的要点资讯放在突出位置,使有价值的资讯更多的成为注意力资源;二是‘重点常有’、‘新点及时’、‘热点关注’。即对重点的资讯长期关注,新生的新闻及时更新,对备受瞩目的热点问题保持关注;三是网站‘推荐’与网民‘自助’相结合。如栏目的设置上,将重要的资讯以‘推’的方式介绍给网民,同时在页面上做好自助索引功能,让网民能够方便地检索所需要的信息。”
  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体现出海量信息的优势,这是考量网络专题的一个角度,如朱继东所讲,“必须加强精品意识,仔细挑选好相关的稿件,将可信、精准、有效、海量的新闻信息奉献给网民,而不能为了追求海量信息而置精准这个前提于不顾。”
  大江网采访部主任吴跃军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认为,中国新闻奖评价网络专题的标准非常强调“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这已经很精准地概括了专题海量与精准的关系。我们不能说专题大不好,但肯定不是相似新闻的简单“聚合”,容量只是衡量专题优劣的标准之一。他讲到,“无论是新闻类专题、主题类专题,还是栏目类专题,其触发点定然是重大的、多层次的新闻事件。制作者必须加强挖掘,探求事件的各个方面,设置精炼的专题栏目。”
  时效性:及时更新,有递进式报道
  在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赛跑的时代,网络媒体的速度决定了受众访问量和关注度,也因此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积聚影响力。从服务对象——受众的角度出发,第一时间的报道和解读极为重要。如7月21日北京暴雨事件后的第二日,这是媒体报道的黄金时间,如果能有及时的网络专题进行图文并茂和不断递进的追踪报道,一定优于此时碎片化的解读方式。传媒学者付玉辉认为,“及时性就是要快,这是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
  显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有本能的快速应对能力和机制,加之后续的追踪递进式报道,这是实现媒体价值和获得影响力的必然路径。
  表现力:融合多种表现形式,有视觉冲击力
  在表现力方面,从国内各网站陆续推出的2012伦敦奥运专题就可见一斑。专题元素越来越多元,而主线则愈加简洁明朗。导航设置是专题的精髓,近年来有了明显的进化,互联网上信息的归类和板块设置更为人性。朱继东认为,“由于其在形式上可以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再加上近两年来中宣部的重大典型报道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网络专题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朱继东强调,随着时代发展和媒体竞争加剧,媒体正在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而网络媒体由于技术优势,在报道容量、时效和体现手段等方面比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再加上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具有新闻采编权,在图片报道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专题报道最精彩的亮点之一。
  “一个优秀的网络专题,必须具有全面、深刻、互动等属性。倚靠多样的网络技术、丰富的新闻资源、出色的策划思维,达到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吴跃军这样认为。
  信息整合力:突出原创和深度报道
  新闻网站具有采访资质,因此在网络专题中的原创内容是其亮点和核心竞争力。“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和口味的提升,简单的专题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了解更多事件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等。这就需要对网络专题采取跟随式、深挖型的报道策略,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贴身、深入’报道,并着重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性和连续性,试图呈现和还原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即时情景和背后故事,从而使受众获得完整的信息认知。”朱继东如是说。
  原创新闻和深度报道应该是新闻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属性特点,并且媒体在事件报道中制作原创内容可以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媒体的准确与深刻,“深刻性就是要能够通过专题的方式深刻揭示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背后的方向、趋势和真相等实质。”付玉辉对于网络专题的深刻性这样认识。
  交互性强:参与度高,受到网民持续关注
  Web2.0时代赋予了互联网的交互性功能,是拉近与受众距离的直接手段,因此近年来得到了网站运营者的加倍重视。新闻网站所提供的内容犹如无数链接组合起来的平台,平台之上的互动是感知受众的捷径。对此,李钢提出要站在受众感知的视角对新闻专题进行评价:一是互动性,引导网民参与到新闻专题的制作,并对一些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是可接受性,新闻专题的内容和观点是否容易理解,是否能为广大网民所接受;三是唤起水平,新闻专题应做的远非仅仅是传达消息,还要能够唤起网民适当的情绪体验;四是持续关注,好的新闻专题应该能持续吸引受众的关注,若能让网民们“朝也看,暮也看”,一日多看,连续多日,则无需再多标准,网民们已用鼠标为该新闻专题投上了选票。
  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模糊和淡化了“传”和“受”之间的界限,使传者和受者处于对等的地位,而且每个人同时具有“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网络的交互氛围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能否很好地体现网民的诉求、加强与网民互动、吸引网民积极参与,成为网络新闻专题能否成功的关键,网民互动的挖掘自然成为完善网络专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朱继东认为,在制作网络专题时,可以通过栏目设置,使网民除了选择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博客、手机短信与网络形成互动,参与到专题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使专题更加完善。
  互动与参与能让网络专题在编辑制作的水平之上有新的升华,付玉辉特别强调,“如果把互联网新闻专题做成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新闻素材的堆砌物,那么这些新闻专题将缺少应有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