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体制、创造性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体制
 

[体制、创造性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体制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0:23 影响了:

  摘要:新中国60多年教育历史中没有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钱学森院士临终前担心中国出不了创新人才。有人认为这是由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造成。可是,作为中国政治体制先驱的苏联,在体制存在的80多年历史中,却获得了9项诺贝尔奖,诸多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的高等教育。苏联的经验表明,即使是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只要能让高等教育保留相对的自由空间,高校就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其创造天职。同时,文化传统中对普适价值的不懈追求,也是成就高校创造职能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创造;体制;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69-05
  一、体制、政治与创造: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并不必然导致原创性失落
  新中国60多年历史中没人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钱学森院士在临终前担心中国出不了科技创新人才。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人们普遍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第二,西方价值观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排斥。
  但是,翻开苏联的历史,特别是科学发展史,会发现同样属于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科学界的原创性成就巨大。首先,从诺贝尔奖数看。苏联80多年的时间里,共有14人、9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算上苏联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则至少还要加3项,共18人、11次获奖。其中,科技奖9项(还有一些接受苏联教育的获奖者,因各种原因散居于世界各地,数额难以确切统计)。9项科技奖中,包括:1956年,苏联科学家尼·谢苗诺夫因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链式反应而获化学奖;1958年,苏联科学家切伦科夫、弗兰克、塔姆因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而共同获物理学奖;1962年,苏联科学家兰道因研究物质凝聚和超流超导现象获理学奖;1964年,苏联科学家巴索夫、普罗霍罗夫因制成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而共同获物理学奖;197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因资源最优利用理论而共同获经济学奖;1978年,苏联科学家卡皮察因发明并利用氦的液化器而获物理学奖;2000年,俄罗斯物理学家若·阿尔费罗夫,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而获物理学奖;2003年,俄罗斯物理学家维·金兹堡、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因为成功解释Ⅱ型超导体特性的理论而获物理学奖;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
  其次,从不同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就来看。据1987年的统计数据,苏联拥有150多万名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教育工作者,占世界全部科学工作者的1/4;当时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1/3,仅次于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原创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于科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1)物理学领域。在诺贝尔诸项获奖中,苏联在物理学领域的得奖最多,苏联科学巨匠,为世界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化学领域。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的化学还只是个别研究,化学工业发展相当薄弱。苏联建国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化学工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创建的大批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学校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化学专业人才,而且还使一大批化学家在不同的化学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苏联的化学研究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生物学领域。苏联的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生物学在世界的知名度,也许用“李森科争论”比较可以说明问题。这场著名的争论不仅影响了苏联的生物学发展,同时影响了整个世界生物学方向。4)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这一领域,苏联在世界领先地位也是无可否认的: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进人太空,使人类第一次实现了遨游太空的理想。5)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欧洲大陆的第一台大型可编程计算机——MESM,就是苏联开发的;此小组日后又陆续开发了BESM系列计算机。另外,1968年12月23日,苏联计算机专家与民主德国签订了《电子计算机标准化系统》(ESER)条约。此后,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计算机,都以ES命名。虽然后来苏联的计算机科学落后于美国,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差距并不明显。
  苏联的这些原创性成就,否认了人们以往的偏见。它首先表明,原创性的科学成就是可以出现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的,与此相应,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也可以培养原创性人才。其次,它表明,真正的科技成就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不会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失去其学术意义。尽管诺贝尔奖是一个西方人设立、主要成员是西方人、以西方人的视角进行评选的奖项,但是,至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奖项,其所要表彰和追求的,是人类共同珍视的价值。像苏联这样一个异质于西方的国家获得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这一事实,表明诺贝尔奖在始终如一地按它的标准和程序去评选它认为符合条件的获奖者。这一点,否认了诺贝尔奖的西方排斥论。
  二、政府、高校与学术: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原创性有赖于高等学校的相对独立
  原创性成果的出现,离不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但不是任何高等教育体制下的高校都可以培养出创造人才,只有当高等教育体制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时,只有当高校具有独立性和自由精神时,个人的心智才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才可以保持旺盛的学术活力,“惟有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才能促进心智的昌明和精神的发展,才能扩展民众的心智空问。”[1]高校的自主权、学术的自由权,是保证高校获得创造性的起码条件。“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科学创造。”[2]既然苏联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其高等教育体制必然具有其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因素。确实,尽管苏联在政治经济体制上采用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但其高等教育体制却体现了相对独立性。
  1 高等教育宏观体制体现了对高校自治的相对维护
  苏联的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由集中管理——各行业行政部门管理——集中管理的历程。十月革命后,列宁所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对旧的高等学校的改造,并建立新型的高校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了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刚成立不久的政府实行了高等教育集中的管理体制。但是,高等学校仍然维持了其自治的传统。尽管“根据1922年7月3日人民委员会批准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高等学校条例,高等学校在教育人民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总局的领导和经常监督下进行工作”[3]。但是,该条例同时规定:“高等学校根据自治的原则,在直接组织教学、科学研究和总务活动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为了实现自治,在高等学校建立了专门的会议机关——高等学校校务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